树立新思路,服务新常态,实现新作为
最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朱训龙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回顾。2014年以来,全市机构编制系统统一思想、认识到位、上下同心、齐头奋进,省编办部署的工商质监食药监体制改革在一个月内高效稳妥完成;机构编制清理核查细致规范得到省验收组肯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在省内率先制定、精简事项力度较大;市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提前省规定时间近一个月公布施行;3项重点课题研究按时完成提前报送省编办。另外,我市创新开展的教育系统“集团化”办学和教师无校籍管理,交运系统下放和完善县(区)公路管理机构,公安系统保安公司改制和撤销机动车辆检测站,广电台内部机制改革等事业单位改革和控编减编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
2015年,朱主任要求全系统干部要充分认识、适应和把握新常态下机构编制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新思路、服务新常态、实现新作为,为我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保障和助力推动作用。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服务新常态。围绕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按照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积极落实改革任务,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增强公益事业发展活力为核心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优化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二要坚持简政放权服务新常态。要在我市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和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近半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规范行政审批管理,最大限度地给市场和企业松绑减负,为企业创新、大众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环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社会秩序。三要坚持严控机构编制服务新常态。要抓好“严控”,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严把审批关,确保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总量不突破;要做好“减编”,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简政放权、事业单位改革等,深入研究思考减编方法;要坚持“创新”,推进机构编制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在总量内想方设法盘活存量,保障急需,解决好严控编制与满足事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四要坚持法治思维服务新常态。主动运用法治思维统筹谋划工作,以推行“两单”制度为突破口,坚持以理清权力边界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控编减编等工作。并根据法律法规修改变化情况以及“两单”实施运行情况,实行“两单”动态管理,确保“两单”制度落地见效,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