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心灵驶入“路怒”的歧途

访问次数: 817                        发布时间:2015-05-15

[字体: ]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一桶,一旦与别人发生摩擦,第一反应不是拿起灭火器,而是打开油桶、火上浇油。这桶就是愤怒。最近,因为开斗气车、车辆剐蹭、停车挡道等原因,一幕幕全武行频频上演。拳脚相加之下,那些愤怒的身影,震击着社会的神经,这很值得反思。

  看过电影《阿凡达》的人会惊叹,一旦穿上战斗机甲,即便柔弱女子,也拥有了刚猛的力量。很大程度上,这像是汽车时代的一个隐喻。当越来越多人拿 到车钥匙,体验车轮上的生活,机器赋予人以速度与力量,也在影响人的行为与心态。一些平日温文谦和的人,手一握方向盘,就很快像换了个人,变得焦躁易怒,轻则语言粗鄙,重则与他人大打出手,甚至采取极端行为。于是,路怒症”“路怒族等名词进入了公众视野。

  医学界把路怒症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心理学家分析,路怒源于驾驶中面临的各种压力,生活中的不顺也会成为诱因。法学专家则指出,违规驾驶、违法行为是点燃怒火的火星。在这场会诊中,或许我们更应回到人的心灵世界。

  前车稍慢一点,就不耐烦地摁喇叭;被其他车别了一下,就一定要追上去还以颜色;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却总觉得不抢道就吃亏了……从这些症状中,人们发现,端坐在驾驶席上的,其实还有种种不良心态。耐心少了,急躁多了;理性少了,冲动多了;包容少了,计较多了;礼让少了,争抢多了。

  据说,印第安人用绳索把涂上蜂蜜的石头挂在树上。熊举起前爪触碰石头,石头受力后就会开始进行钟摆运动,并打到熊的身上。被激怒的熊,会越来越 用力地去击打那块石头,而石头的反击力也会越来越大。最终,筋疲力尽的熊被石头击倒。然而,真正击倒熊的,是眼中只有自己的偏狭,是那种妄肆其忿的戾气。以此反观路怒,如果人与人之间少一些霸道,多一些恕道,少一些恶意,多一些善意,那么还会陷入追逐不止、冲撞不停的循环吗?

  把车开好不容易,但更难的是驾驭自己。字,上面一个、下面一个,控制不了怒气,也就成了情绪的奴隶。公交车上,有为争座位而 动手的;商场排队,有争先后而恶语相向的;甚至人群之中,只因多看了你一眼,一个眼神也能引起冲突。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冲天怒气之下,害人 害己,更损害公序良俗,谁都不是赢家。金庸先生有句名言:不生气,就赢了。赢,就赢在豁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赢在一个文明有序社会带给人们的获得感。

  古时,驾车有五驭,《礼记》中有入国不驰,入里必式等要求,千年车辙之中,深深刻写的是规则,涵养的是行车之德。今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私家车司空见惯,国人正加速驶入汽车社会,让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显得日益迫切。前段时间的热映影片《速度与激情7》,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两辆车分别朝着不同方向的岔路驶去,是驶向平和与幸福,还是躁动与危险?这确乎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回答的锥心之问。(詹勇)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5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