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潜:组工战线好干部 人民群众贴心人

访问次数: 6167                        发布时间:2015-06-24

[字体: ]

[摘要]现 任安徽省委组织部副厅级组织员、干部综合处处长的朱潜,今年已近花甲之年。自19853月选调进入省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现干部综合处)工作至今,他整 整30年没离开过这个岗位。30年来,他以对党忠诚、公道正派、敬业奉献、心系群众、严于律己的良好形象,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组工干部的奋进之歌。在7年扶 贫工作中,他干成了一件件让群众称道的暖心事,为新时代如何增进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联系”提供了一部生动的现实教材。

 

朱潜同志慰问慈佛寺村残疾人家庭

  中安在线623(记者 宋艺)他在工作岗位上一干三十年,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的职责使命,坚持严实要求,默默无闻工作;他在霍邱县彭塔乡慈佛寺村帮扶困难群众,七年如一日真扶贫、扶真贫,让村容村貌有了大改观,村民们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朱潜 就是这样一位组工战线上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给慈佛寺村困难群众发放慰问品

  一颗红心不动摇的老组工

  不论何时何地,以党的事业作为自己的第一生命,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干啥就干好啥;诚诚恳恳地忠诚党的事业,为党的事业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将自己的一切无保留地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这是1978年朱潜在入党志愿书中作出的承诺。他几十年如一日,以对党忠诚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

  作为省委组织部的干部,朱潜严守政治纪律,牢记党性原则,在政治上头脑清醒,在大是大非上立场鲜明,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他只要听到一些模糊认识,会立即予以教育和引导;碰到一些不当言论,会及时进行反驳和澄清;面对一些错误言行,敢于当面批评和抵制。

  朱潜有每天上网浏览时政新闻的习惯,看到非议、歪曲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帖子,都会发帖予以批驳。朱潜眼里容不下半点有损党的形象的沙子,容不下丝毫诋毁干部群众的阴影,容不下丁点伤害人民利益的事情,他是理想信念不动摇的老党员’”。跟他共事了18年的省委组织部干部程仰传说。朱潜 所在的处室,年轻同志较多,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高度重视传帮带。我们有一个微信群,群主就是朱潜,他经常在群里分享党史、思政类的文章给大家 看。他善于用我们年轻人普遍接受的方法进行党性教育,这位老党员挺时尚的。同事们说。

  与他接触的干部群众,都说朱潜充满感情,有一颗热心。无论是接待来办事的,还是反映问题的,他都热情诚恳、不厌其烦、耐心解释。他对处里的同志 说,遇到来访不要回避,有政策就和他讲清政策,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要卡人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和其他服务工作,让人感受到我们的态度和诚意。

 

朱潜同志在慈佛寺村慰问困难群众

  坚守底线不让步的守门员

  管干部的干部,在外界看来,组工干部地位高、权力大。经常会有一些人与他套近乎,找他开政策口子、解决个人问题,朱潜却从不拿原则换人情,淡泊名利、严守纪律、清正廉洁是他的人生信条。在他看来,只有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准,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才能不负群众信任。

  在领导干部出国政审工作中,他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履行审批程序,铁面无私。一次,一位驻皖单位正厅级领导干部申请办理港澳多次来往通行证,按规 定不符合办理要求。这个人连续十几天到办公室找朱潜,软磨硬泡,还通过有关领导打招呼,朱潜同志始终坚持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坚决予以拒绝。不 久,这个人就因经济问题被查处,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外逃事故。

  从1995年起,我省先后17次组织开展公开选拔厅级领导干部工作,朱潜都全程参与、具体组织。在参选对象眼里,他手里攥着重要信息,很多人都想方设法找他打听消息,但他始终守口如瓶,严格保密。在他看来,原则面前无小事,纪律面前无私情,规矩面前无例外。我省17次公选共选拔180名厅级干 部、245名处级干部,从未发生任何泄密事件,更没有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置疑和炒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厅级领导干部公选工作也成了我省的一块闪亮招牌,多次受到中组部有关领导和省委领导的肯定。

  朱潜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紧绷廉洁自律之弦。除了日常的公务活动和正常的亲友来往外,他从不参与吃请、不收土特产,打招呼、求关照也都会被他一一 挡回。2004年,朱潜生病住院期间,一位干部专程看望。临别时悄悄在床头柜上留了一个信封。朱潜发现后,不顾病痛从床上下来,严词拒绝,你能来看我, 我就很高兴了!拿钱的话,以后就别来见我了!在朱潜看来,组织部的工作,要强化职责有所为,更要坚持底线有所不为。就像朱潜自己说的那样,既 然组织上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尽到责任、把好关口、坚守底线,大胆说

  心系群众不忘本的好乡亲

  潜子啊,哪里是省城下来的干部,就像俺村里的人,这些年为乡亲们做了多少好事啊!慈佛寺村的老人都是这么称呼朱潜的。除了单位和家的两点一线,慈佛寺村是朱潜来的最多的地方,这里的人,都把他当自家人。

  彭塔乡地处霍邱县东南部,交通不畅,灾害频繁,而慈佛寺村又是全乡最偏僻、最贫困的村子。40年前,朱潜作为知识青年曾下放在这里。这里的人与事,点点滴滴都印在朱潜心底。2009年,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等活动开展起来,朱潜主动请缨将慈佛寺村作为他的联系点。然而,第一次回到阔别已久的第 二故乡,眼前的景象令他十分心痛,几十年来,这里没有多大变化:村部是三间小破旧平房,四处漏雨;小学的教室没有窗户,用塑料袋和纸糊着;很多村民生病无钱医治,有些人家里穷得一个月吃不上一顿肉……他暗下决心:得为这里的父老乡亲做点事!

  朱潜随身带有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村里困难农民生活和生产情况。他每次来也不跟我们说,直接就去村里走家串户。忙的晚了,就在村民家中住下,人家吃啥他吃啥,一点也没架子。彭塔乡党委书记张德友说。经过走访调研,朱潜和村干部定下了先急后缓、标本兼治的扶贫三步棋

  第一步棋是救急。村里的贫困户被定为直接帮扶对象,除了给每户送去1000块钱缓解眼前急需外,逢年过节,朱潜会都联系对口扶贫的单位将 米、油、衣服送上门。第二步棋下在基础设施上。在朱潜的多方奔走协调下,南北通行的左单路建成,三道行大桥得以重修;重建了慈佛小学;新建了变电所、电灌站……基础设施有了,第三步棋就是发展产业。朱潜带着村干部一起招商引资,先后为村里引进了6家企业,5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 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1万余元。解决帮扶群众看病难也是他一直挂在心上的事,七年来,朱潜的家成了乡亲们来省城看病的中转站,妻子也是他的坚强后 盾。俺们去合肥看病,他们两口子谁有空谁就带着去医院,挂号、化验、拍片忙前忙后,真是比儿女还要亲。村民刘永锦老人说。


朱潜同志带领支部党员与慈佛寺村支部商谈扶贫及党建事宜

  忘我工作不懈怠的政策通

  党务工作的政策通、干部工作的活字典,这是朱潜给多数人留下的第一印象。30年来,他先后主持和参与起草了300余项干部工作制度和政 策规定,对于干部综合处的所有业务和各项政策都十分熟悉,是全省组织系统公认的一口清。他常笑说:自己在组织部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

  省辖市、省直单位遇到干部政策方面的疑难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想起他并向他咨询,甚至在向党委(党组)汇报时,都要额外加上一句已经征求了朱潜 同志的意见。他出色过硬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认可,一位领导曾说:省里的换届选举,只要有朱潜在场,各项程序肯定错不了,碰到疑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绝对放心。

  干部综合处的事大都是一事一策的,不少还具有突发性、挑战性,不能简单地照搬硬套。20118月,省委启动地级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省委组织 部会同省人社厅、省编办负责人事编制划转工作。面对安置任务重、时间紧、情况复杂的实际,朱潜按照部领导要求,带领一帮人夜以继日、连续作战,逐人分析研究,耐心解疑释惑,经常与安置对象谈话到深夜,几乎每天都只休息23个小时。短短20个工作日,就使8700多名公职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平稳交接。安置 工作结束后,他人也瘦了近十斤。

  朱潜出差赶夜路是出了名的,时间抠得紧也是出了名的。到北京参加换届工作会议,结束后连夜赶回办公室起草会议精神汇报材料,处理完毕已经天亮 了;去山东省送挂职干部,返程时又到亳州市委组织部检查干部档案工作,当天夜里赶回合肥已是夜里12点多钟;赴省辖市出差,总是一结束就立即回合肥。他经 常半夜还在思考谋划工作,很多人都曾在凌晨一、两点接到他电话或短信,有同事曾幽默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朱潜同志半夜打电话。他这样的作风一直保 持到现在,即使年近花甲,也从未改变。


调研慈佛希望小学工程建设情况

  一个毛病挺多的人

  组织工作一年四季,没有淡季,相对其他工作,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付出更多。我身上毛病挺多的,只是干了一点自己应该干的事。朱潜总是这样说。这些毛病,在朱潜的同事和家人那里,有了答案。

  因长期不按时进食,朱潜曾患重度胃溃疡,后来还被查出转成了早期胃癌,2004年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现在还有冠心病、高血压、腰肌劳损等病 痛,每天都要吃下一大把药,药照吃、工作照常,的确毛病挺多。同事潘地军说。都到快退休的年纪了,他仍然忘我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加班太晚了,他就在办公室泡一盒方便面随便打发一下,实在熬不住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个盹,再继续手头的工作,八九点下班是常事。史育祥说。

  在长江路上班,附近有哪几家商场朱潜从不关心,更没有陪妻子一起逛过商场买过衣服。他自己身上的衣服,也多是网上淘来的,几十元或百余元。老朱就知道工作,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办公室是家,而家倒像旅馆。妻子无奈又心疼。

  30年来,朱潜服务的很多干部先后得到了提拔重用,有的已经成长为中管干部。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没有向组织要求过什么。他也有很多机会可以调部门换岗位,但他仍然选择坚守综合处的工作,没有后悔过什么。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在组织部门工作就要乐于当好渡人梯,甘于做好铺路石,始终做一个本分人

  组织工作很繁杂,政策性也很强。各项政策规定还有一定的历史沿革。我之前的历任老处长也都干了20多年,我得向他们看齐。在这个岗位干长了,情况也都熟悉了,能不变动就不变动,不然对工作也不利。我热爱着这份工作。这就是一个组工干部的心声。

 

   相关信息:

 

【短评】实干奉献永葆本色

三十年如一日,朱潜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坚持的要求,兢兢业业工作,以对党忠诚、公道正派、敬业奉献、心系群众、严于律己的良好形象,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奋进之歌,被誉为组工战线上的老黄牛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见贤思齐,拉高标杆,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始终把群众当亲人,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做人民群众的知心 人、贴心人、暖心人。

  学习先进需要感动,更需要行动。向朱潜学习,要体现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上,强化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政治责任,以三 严三实的作风、奋发有为的干劲,做尽心竭力为党工作的老黄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一心一意干事创业的实干家,为党旗增光添彩、为建设美好安徽贡献力量。(安徽日报)

 

组工战线的老黄牛

——记省委组织部副厅级组织员朱潜

公道正派,原则问题不让步的守门员

  管干部的干部,人们常这样称谓组工干部。在外界看来,组工干部地位高,令人敬仰。而朱潜认为,坚守原则是组工干部的生命线,唯有公道正派、秉公办事、敢于担当,才能不负信任。

  干部综合处承担的职能多,有些人找到朱潜,想要开个政策口子,解决个人问题,他都会耐心解释以理服人,从不拿原则换人情。

  一次,一位驻皖单位正厅级干部申请办理港澳多次来往通行证,按规定这不符合办理要求,朱潜当场拒绝了。没想到,此后十多天,这个人几次三番软磨 硬泡,还找到有关领导打招呼,希望放行。但朱潜始终态度上谦让,原则上不能让。不久,这个人就因经济问题被查处,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外逃事故。

  坚持原则,有时不免得罪人,招人误解和指责,有人就曾抱怨他是不讲感情的机器人。但朱潜内心坦然,从不后悔:既然组织上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忠于职守,把好关口,决不能做好好先生

  从1995年起,我省先后17次组织开展公开选拔厅级领导干部工作,朱潜都全程参与、具体组织。在参选对象眼里,他手里攥着重要信息,总想从他那里打探到一点内幕消息,但他始终守口如瓶。

  纪律面前无私情,规矩面前无例外。正是由于这份严肃谨慎,我省17次公选共选拔180名厅级干部、245名处级干部,从未发生任何泄密事件,更无因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质疑和炒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厅干公选也成了我省的一块闪亮招牌,多次受到中组部有关领导和省委领导的肯定。

  朱潜把守政策铁面无私,对待干部群众则充满感情。无论是接待来办事的,还是来反映问题的,他都热情诚恳、不厌其烦。

  平时遇到行动不便的老同志来访,离开时他经常搀扶下楼、送过马路。干部综合处副调研员潘地军说,朱处长常要求处里同志,遇到来访不要回避推诿,能解决尽快解决,绝不能卡别人;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说明,让人感受到态度和诚意。

  爱岗敬业,忘我工作不懈怠的政策通

  党建考核从工作实绩中单独立项,在综合考核中占比35%。今年我省调整干部考核指挥棒,加大党建工作权重,这一创新举措在全国尚属首次。而这一新的政策,从提出建议,到起草制定办法和组织实施,朱潜全程参与。

  党务工作的政策通、干部工作的活字典,这是大家对朱潜的一致评价。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和参与起草了300余项干部工作制度和政策规定, 省辖市、省直单位遇到干部政策方面的疑难问题,总是向他咨询。与他共事18年的副处长程仰传深有体会地说,正是由于不仅精心研读干部工作政策文件,还注意 掌握政策规定的历史沿革,他才能做到全省组织系统公认的一口清

  干部综合处的事大都是一事一策的,不少事具有突发性、挑战性,不能简单地照搬硬套。朱潜要求处里的同志不仅要熟悉政策、精通业务,还要贴合实际、考虑周全,确保干一件成一件,不留尾巴、不出差错。

  20118月,省委启动地级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人社厅、省编办负责人事编制划转工作。

  干部安置任务重、时间紧、情况复杂。朱潜按照组织部领导要求,带领一帮人夜以继日、连续作战,逐人分析研究,耐心解疑释惑,经常与安置对象谈话 到深夜。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只休息两三个小时。短短20个工作日,就使8700多名公职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平稳交接,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安置工作结束后,他人也瘦了近10斤。

  由于积劳成疾,朱潜的胃病越来越严重。 20047月的一天,他加班很晚后胃部大出血,到医院查出重度胃溃疡,已成了早期胃癌。这时,他才不得已住进医院,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在病榻上,他还时刻牵挂着工作,通过电话了解情况、落实任务,手术初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他还落下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和腰椎疾病,经常疼得难以站立。别人劝他多卧床休息,他总是说:工作抓在手上,不落到实处,哪能睡得下。

  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不忘本的好乡亲

  这对我们乡是破天荒,在去年全县12个三类乡镇综合考评中,我们获得了第一名。6月17,在霍邱县彭塔乡,乡党委书记张德友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一成绩也凝聚着朱潜的心血和汗水。

  原来,早在2009年的全省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和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中,朱潜把彭塔乡慈佛寺村作为联系点后,7年持续扶贫,给村民送去了温暖,让乡村改变了面貌。

  慈佛寺村位置偏僻、交通不畅、灾害频发,是名副其实的穷窝。朱潜经过走访调研,和村干部一道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了先急后缓、标本兼治的扶贫三步棋

  帮困先救急。看到有些村民吃饭穿衣还是问题,他多方奔走,为村里贫困户化缘了近千套衣服和米油等,送到贫困户家里。他还把特别困难的6 户贫困户,确定为处里直接帮扶对象,为他们每户送去1000块钱,以解燃眉之急。他随身带有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村里困难农民生活和生产情况。解决帮扶群众看病难也是他一直挂在心上的事。七年来,朱潜的家,成了乡亲们到合肥看病的中转站,妻子也积极支持。村民刘永锦老人说:只要俺们去看病,他们 两口子谁有空谁就带着去医院,挂号、化验、拍片等,忙前忙后,有时还把钱给交上了,真是比儿女还要亲。

  要想富,先修路。朱潜积极协调省交通厅并争取上级支持,推动建成彭塔乡南北通行的左单路,不仅解决了4.3万余名群众出行难问题,更促进了 当地农产品运输和经济发展。为了解决用电难问题,他向省能源局等部门求助,争取1600多万元新建了一所35KV变电所。经他多方奔走,还促成省财政等部 门支持重修了三道行大桥,圆了慈佛寺村乃至彭塔乡群众几十年的新桥梦;争取中石化安徽公司及社会慈善组织捐助,建成了一所希望小学……

  发展的根本靠产业。见村里基础设施条件成熟了,他鼓励和帮助镇、村干部四处招商引资办企业。几年来,村里已先后引进了6家企业,安排5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1万余元。

  连续7年扶贫,村民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2000多元,上升到2014年的8000多元。

  严于律己,坚守底线不变色的本分人

  担任处室负责人,直接或通过各种关系找朱潜办事的人不少,但他始终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堂堂正正做事,本本分分做人。特别是后备干部调整时,总有个别干部千方百计送来土特产,希望得到关照,朱潜都断然拒绝。

  在朱潜眼里,组织无比神圣,干净至高无上。工作生活中,他始终对党忠诚,牢记做人底线、严守组织纪律、坚持廉洁从政,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一次他生病住院期间,有位干部专程看望,临别时,悄悄把一个信封放在床头柜上。朱潜发现后,急得不顾病痛,赶紧从床上下来,严词拒绝:你能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拿钱没有丝毫必要,也绝不能收。

  对社会上的吃请,朱潜保持着清醒。当有人以种种理由请他吃饭时,他一般都以加班胃不好为由婉言谢绝。他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一次两次吃请也许不是大问题,但久而久之,在别人提出一些要求时你就不好意思拒绝,难保不去踩红线。

  2008年,独生女儿结婚时,他只按规定报告了单位,对同事他谁也没有说。事后,一些和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非常不满,但也打心眼里敬佩。

  在朱潜身边工作的人,时刻都能感受到他那份爱党、敬党、护党的赤诚之心。他说,在组织部门工作就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当好渡人梯,甘于做好铺路石,始终做一个本分人

  朱潜,就像耕耘不息的组工战线老黄牛,以自己的执著,坚守信念高地,书写无悔人生,生动诠释了一个新时期组工干部的可贵品行和精神风貌。(安徽日报)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