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海雄:争当响当当的改革促进派

访问次数: 2433                        发布时间:2015-07-08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会议强调,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 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鲜明的用人导向,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也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各级干部勇于开拓、有所作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正确导向。

我们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勇于开拓、不畏风险的改革者。从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举行1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50多个文件,包括规则、意见、方案等,为全面深化改革谋划了大棋局、指明了路线图。各项改革举措正次第花开、井然有序地推进中。近1年半来,全面深化改革千帆竞 发,改革者勇毅笃行的精气神令人景仰。高举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行动最有说服力。但是,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行到中期, 越需要鼓足干劲,切忌松劲懈怠,防止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登泰山的人对中天门的快活三里印象深刻。从山下爬到中天门,已很疲劳;来到快活三里,此地凉风习习、令人流连忘返。但挑着百十斤重担的挑山工从来不敢在这里久留。因为在快活三里休息的时间长了,腿容易发懒,再上前面的十八盘,就更加困难了。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如同登泰山,1年半来 开局良好,但绝不是到了凉风习习、良辰美景的时候。泰山十八盘的1600多个台阶正考验我们去攀登、去冲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要避免快活三里现象,正确把握改革大局、扎实推进深化改革,一往无前地攀 下十八盘,就必须起用一大批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敢挑百斤担的挑山工。领导干部就应该是这样的挑山工。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的少 数,就抓住了推动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正是扭住了用人导向这个牛鼻子,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组织动员。

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 业。领导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具体而非空泛的,要体现在行动而不是在口头。不干净,就不可能忠诚;不担当,也谈不上忠诚。争当改革促进派,就必须敢于担当、敢于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有赖于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交相辉映,为地方和基层留下了很大的创新和探索空间。对中 央已有明确部署的改革,没有任何理由等靠要。然而,一些领导干部不担当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比如,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面对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青黄不接的关键期,有的领导干部靠铺摊子、上项目的老方法不管用,在转型升级中培育新兴产业的新办法又不会用,看着经济数据的持续下滑而无计可施。有的领导干部受本位利益的桎梏严重束缚,搞选择性改革,凡是对本地本部门有利的改革干劲十足;对本地本部门不利、要被动奶酪的改革,则是雷声大雨点 小、虚与委蛇,敷衍了之,有的干脆来个软抵制,能等则等、能拖则拖、能推则推。还有的领导干部满足于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中央政策措施,导致改革举措不接地气,依然流于形式。凡此种种不作为、假作为,都是改革不担当的表现。

要成为响当当的改革促进派,就必须坚定清醒、敢于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思想上坚定清醒,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恪守三严三实,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统一思想,正确把握改革大局,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对待改革的态度,也是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三严三实的重要检验。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触动利益的深层变革,矛盾和碰撞不可避免。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备克难攻坚的能力和本领,善于在 利益多元中寻找合力推进改革的最大公约数。领导干部要按照习总书记三个有利的标准,即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来综合谋划、科学布局改革举措,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各级领导班子和领 导干部尤其要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提高依法办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大批勇于担当的改革奋楫者。在历史给予的重大改革机遇面前,真正的改革者必须拥有不计个人得失、毁誉的政治品质,强化改革责任担当,以执着和信仰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为激励改革者奋楫争先,除了在用人导向上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 造就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除了治庸治懒,让那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干部靠边,还需要宽松的舆论环境,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试第一个就要准备失败,失败也不要紧。因此,对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改的干部,只要忠诚、干净、担当,即便出点纰漏,也不要对他们动辄得咎、全盘否定。对待改革探索,要警惕鸡蛋里挑骨头的放大镜心态。否则,往往会助长一些干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不如 不干的惰政情绪。

改革要有拓荒牛。改革开放之初,《乔厂长上任记》曾振奋人心,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乔厂长成为改革者的代名词。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同样需要闯将辈出、改 革者奔涌。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疾风知劲草,全面深化改革正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改革的那种激情,心无旁骛、勇往直前,不达泰山之巅决不轻言胜利,以崭新的姿态勇敢地站在改革的前列。(文/慎海雄)

 
信息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