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同志在肥西“包产到户”推广时期,先后两次来到山南镇,亲自调查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使肥西“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万里第一次视察肥西县山南
万里:这样干,你们怕不怕?
王立恒:不怕……
万里:到底怕不怕?
王立恒:怎不有点怕?
万里:怕什么呢?
王立恒:怕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万里:还怕什么?
王立恒:怕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搞不起来。
万里:这个问题不要怕,我也来了嘛。你们地方搞的试点,是我表态点头的,到秋后再总结。
王立恒:我们社由于分到户耕作,出现了争牛、争水的矛盾不好解决。全公社1090头耕牛,已伤亡了14头,其中死了3头。
万里:搞死牛要赔,不赔不行。你们今年麦子长势怎么样?
王立恒:今年麦子长势很好。全社借地给社员户种的和自留地种的总共面积19000多亩,我们预计能收500万斤。
万里:往年收多少?今年增产多少?
王立恒:往年我们公社大、小麦面积在1万亩左右,产量在一百七八十万之间。今年可增产300多万斤。
万里:今年的麦子长势好是什么原因?
王立恒:今年麦子长势好,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去年秋种时天大旱,我们响应了省委种“保命麦”的号召,抓住了季节,扩大了面积;其次在天久旱,土晒发了,宜于麦子生长;三是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分户管理比往年好;四是施肥多。
万里:老天爷也帮了大忙,不下雨不行。今年午季你们怎么分配?
王立恒:我们今年分配有两种情况:一是借地给社员户点的,一是集体种的分给社员管理的。借地每亩负担20——30斤公粮,交还种子30斤。
万里:种子不要30斤,只要18斤。
王立恒:因为去年秋抗旱种麦,怕不得生,用种量要大一些。超产部分就归社员自己了。这是我们去年种麦时就讲过的,讲话要算数。
万里:我们讲话是要算数的。讲话不算数,群众就不相信我们了。你们征购任务是多少?是不是扩大了?
王立恒:我们今年午季征购任务是54万,今年任务没增加。
万里:是不是落实了?行不行?群众有什么反映?
王立恒:任务都落实了,没有问题。群众都表示:国家任务一定要完成。
万里:群众收入大了,集体经济是否扩大了?对国家贡献是否也大了?
王立恒:群众收入大了,完成征购任务还多卖议价粮,对国家贡献大了,但集体积累要减少了。
万里:为什么?
王立恒:有些人对生产队不放心,不交积累,怕生产队开支过大,七花八花的,把积累都花掉了。
万里:群众富了,集体穷了也不行。要教育群众懂得,集体富了,还可以办一些福利事业,譬如盖电影院,购买医疗器材,办好学校,不是对群众有利吗?你们的猪养得怎么样?
王立恒:集体养猪减少了,私人养猪多了。
万里:家禽养得怎么样?
王立恒:家禽养多了,大约饲养量增加20%左右。
万里:粮食加价群众有什么反应?
王立恒:群众欢迎,生产劲头更大了。
万里:群众高兴,那么干部呢?
王立恒:干部也高兴,但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了,等于降了一、二级工资。
万里:你们的水利有无规划?
王立恒:去冬今春我们修当家塘,搞小水库。现在不行,农活忙。冬闲才能干,工好出,可拿水利粮。
万里:你们对于“五保户”是怎么解决的?
王立恒:“五保户”都是生产队包下来的,口粮标准比较高,群众都没有意见。
万里:能包下来吗?
王立恒:能包下来。
万里:你们不要怕,主要是把生产搞上去。
[谈话内容摘自县档案馆藏山南公社党委文件。]
午后,万里来到小井庄生产队,先到田里察看庄稼,看到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很是高兴。同时,发现一路之隔的一些田块庄稼长势明显不好,便问什么原因,王立恒回答:“小井庄全部包产到户,路那边的东徐生产队有一个生产小组没有搞包产到户;庄稼长势差的,大多数是这个小组的。”万里在小井庄生产队会计李祖 忠的三间草屋里召开群众座谈会,同群众直接对话。
万里首先开门见山地问道“这样干,你们可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随便提,随便问,我是来听你们意见来的。”
生产队会计李祖忠第一个发言:“万书记,上边(指中央)可允许包产到户?”
“大胆地干吧,省委支持你们。”万里果断地回答说。
“我们有点怕!”群众说。
“怕什么?”万里问。
“怕变!”群众异口同声地说。
“不会变!”万里肯定地回答。
“包产到户比‘大呼隆’好,多干几年就有吃的了!”群众说。
“那你们就多干几年嘛!”万里回答说。
“万书记,你能不能给我们个准话,到底能干几年?”几个群众一齐说。
“不放心?”万里笑了,群众也笑了。万里接着说:“小井庄这样干好!包产到户想干多少年就干多少年!不过仓库、牛棚等所有的公共设施,公共财产要保护好,不能破坏集体经济。包产到户的目的是为了增产,让群众吃饱吃好!”
万里在和小井庄群众座谈时,东徐生产队也闻讯来了不少人,三间屋子都挤不下了。东徐生产队的社员对没有让他们搞包产到户有意见,他们说:“万书 记,绑在一起干不行,干活糊,生产搞不上去。”万里说:“小井庄干得好,庄稼长得好,群众情绪高。请大家放心,允许比较,不搞一种模式。”
万里在离开前,还对山南公社的干部说:你们的工作搞得不错!山南公社这么短的时间,全部搞了包产到户,这么一件大事,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很不 容易。包产到户的目的是为了增产,让群众吃饱吃好。你们只管干下去,不要有思想顾虑,形势会越来越好。现在你们要注意可能还会发生什么问题。要加强领导,要不断完善,不断解决新问题,一定要把生产搞好。待秋季取得大丰收,我再来看望大家”。
这次座谈会是安徽省委主要领导主持的第一个“包产到户”的群众座谈会。
万里第二次视察山南
万里:我这次来,想问五个问题,请你回答!
汤茂林:只管提,万书记。
万里:省军区党代会上,有不少部队同志反映你们山南区搞包产到户是“扰乱军心”、“毁我长城”,你怎么回答?
汤茂林:(从容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山南区有现役军人14名,区委一一去信介绍家乡包产到户后获得大丰收的消息。同时,告诉他们:家中 有“责任田”的,照顾得很好,超奖减赔,工分照顾,分配兑现。一般困难户照顾1000工分,对军烈属每年另外照顾150—200元现金……
万里:那你不是“扰乱军心”、“毁我长城”,而是巩固国防喽!
汤茂林:是的!
万里:我再问你第二个问题:合钢(合肥钢铁厂)工人不上班了,要求回家种地,你看怎么办?
汤茂林:也不是这种情况!刘老家生产队有一位合钢工人家属叫熊祖华,一人带4个小孩。没搞包产到户以前每年收入150元左右,包产到户以后,基 本口粮420斤,还超产1650斤,还养了1头重200多斤的大肥猪和7只鹅。过去每年都超支,今年生活有所缓和,没有超支……
万里:那不是工人要回乡,而是双工资喽!
汤茂林:对,相当于双工资!
万里:我问你第三个问题: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没人管了,你看如何解决?
汤茂林:不是没人管了,而是比过去管得更好了!我们在金牛公社搞试点,五保户每年给口粮700斤,稻草1000斤。食油5斤,生活全包,还给30元现金零花钱,已在全区推广。至于烈、军属,比“大呼隆”时好多了,那时工值低,每年不过25元,现在超过四五倍……
万里:我再问你第四个问题:破坏水利设施的,可有?
汤茂林:我们过去在大集体时,争水争肥的现象也存在。包产到户后我们确实发现李桥大队有3户农民为争水打架,后来把水塘划开了,也就稳定了。关键是领导问题。大塘有专人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水利设施完好……
万里:我现在问你第五个问题:耕牛、农具,怎么保管的?
汤茂林:牛、犁、耙统一折价落实到户保管,损失要赔。“大呼隆”的时候,说是生产队管,实际上没人管,各户负责比那时管理得好,责任心也强得多……
万里:现在,我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包产到户的穷队,今年能不能取得丰收成果?
汤茂林:能!
万里:举个例子!
汤茂林:馆东大队瓦屋生产队,是山南公社出了名的穷队,包产到户后,生产队长卫先柱一年就产粮2万多斤。
万里:不虚此行,不虚此行!看来怕这怕那都是不必要的。其他问题不问了。外界传的,有些根本不是问题,有些不是不可以解决的,关键在领导。
[摘录自档案及马骐采访汤茂林笔录等资料。]
1979年,是肥西“包产到户”大争论、大推广、大丰收的一年。春耕时,全县已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占23%,夏种时占35%,双抡时扩展到 50%,年底已有8189个生产队包产到户,占总数的97%。包产到户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1979年,肥西县虽然遭受春旱秋涝等自然灾害,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77亿公斤,比1978年增产13.6%,其中小麦1.
肥西的“包产到户”也获得邓小平同志的肯定和支持。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 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二版,315页。]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