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借鉴省内兄弟城市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在建立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六安市依据“两单”建设成果,重新核定行政、事业机构编制。结合“两单”清理工作,对市政府所有工作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的编制进行了重新的核定,并利用“两单”清理的结果,提出了人员编制核定的办法,制定《关于市政府机构改革“三定”中人员编制核定标准的意见》,制定了两个核定的办法:分类综合法和要素合成法,即以部门承担的职能,特别是“两单”建设中梳理的权力事项为基本依据,综合考量部门承担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情况、责任大小和在改革发展稳定方面承担的职责任务情况等因素,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合理核定人员编制,促进人员编制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二、在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2013年以来,铜陵市在整合全市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市直单位实施绩效(职能履行)考评工作,具体由市编办牵头负责。除市领导评价和相关部门集中考评外,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公众评价,将内部考核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尽可能地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充分听取民声、体现民意,使群众成为评价的主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保证考评客观公正,他们根据工作性质和职能,依据属性相近、相互可比的原则,对全市党政机关分为六大类,市编办按照“主次有别、突出重点”的原则,并依据市直单位“三定”规定设置考评指标体系评分标准,对其职能履行情况和效果、协调配合情况、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进行集中考评,注重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不断提高党政群机关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在关键领域、关键行业上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2008年,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以“管办分离、资源整合”为主要特色的公立医院改革,组建市立医疗集团,取消医院行政级别,集团实行总院长负责制,各医院设立执行院长,由医疗集团聘任,按照授权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实行任期责任制。2009年,该市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16个试点市之后,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改革,组建医疗集团健康管理、康复医学等7个中心,提升专科医疗水平;建立市、县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托管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高。2013年7月,马鞍山市博望区启动36所公办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取消了学校行政级别,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评聘,设立特级、高级、一、二、三级五个级别十个等次职级。2014年,启动了以统筹调度教职工资源配置为重点的无校籍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由区教师资源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制度,统筹全体教职工岗位、职称评聘、人员安排、工资待遇四项改革,解决教职工校间流动难问题。
四、在加强编办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池州市采取“两代一统”,强力推进网上名称管理工作。为落实中央编办提出的“机关事业单位中文域名注册全覆盖”要求,池州市编办把中文域名注册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采取“两代一统”(代申请、代收费、统一集中办理)的方式加快市直各单位工作进度,对不熟悉业务的单位采取上门服务帮助注册,力求做到一个机构不少、一条信息不漏,并明确将此项工作纳入各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网上名称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该市市直单位共注册政务和公益域名307个,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中文域名注册100%覆盖。中央编办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管理中心专门发文对池州市编办予以通报表彰。六安市编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新要求,重新对市编办的职责任务进行梳理,撤销了两个科室,调整了两个科室,新设置了一个科室,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和交流轮岗,调动了同志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此次调研,拓展了工作思路,找到了工作差距,明确了努力目标,增强了沟通交流,加深了友谊。下一步,合肥市编办将认真消化吸收兄弟城市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我市的机构编制工作水平,为合肥市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