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总体目标尽早实现,含山县编办坚持在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内做好文章,统筹抓好总量、增量和存量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挥好“三板斧”,控编减编成效显著。
第一板斧:强化用编审核,控制总量。切实控制进人关口,严格履行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和《进人通知单》制度,机关事业单位除领导任职外的其他形式进人,均须在有30%空编且符合单位编制结构的前提下,以正式文件向县编办提交用编申请。县外人员由调动本人向相关主管单位提交申请,后由主管单位向县编办提交调动申请。县编办及时收集、汇总,梳理、受理各类申请,对不符合控编减编要求的、单位人员超编的,一律不得新增财政供养人员,在符合进人政策的情况下,提交县编委会,研究同意后按规定实施。
第二板斧:强化管理创新,管住增量。为缓解各部门单位用编刚性需求和控编减编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测算当年年度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数,结合现有空编数,适当降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录规模,利用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录用新进人员。另一方面,对确因工作需要新进人员的单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缓解用编压力。此外,进一步巩固事业单位改革成果,对县级公立医院进行编制总量控制,在空余岗位内采取“新人新制度”,即用人采取岗位聘用,一律不纳入事业编制。
第三板斧:强化资源整合,盘活存量。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适时、科学、合理地调整编制,发挥编制的最大效应。对于职能弱化或消亡的机构,相应地减少或核销编制。2012-2015年间,撤销了公安税务派出所、黄墩初中、海口初中、九连初中等三所中学、县工程咨询事务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室等机构,收回全额拨款编制100名,自收自支编制3名;对于确需增加人员的,尽量在系统内部现有编制存量中调剂解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合理划转和分流人员编制,并适度向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基层执法领域调配编制资源,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构编制的需求,又贯彻中央、省编办严控编制的精神。同时,凭借实名制系统,对人员编制情况实时、动态掌控,加强编制实名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