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

访问次数: 3492                        发布时间:2016-09-14

[字体: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何经常收到垃圾短信或推销电话、不时有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调查显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是滋生此类现象和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我国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亲身感受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

  出售信息非法获利

  今年8月,合肥警方破获一起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何某、胡某两人共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达8万余条。侦查发现,何某自去年7月从事贷款业务后,多次通过网上购买的方式,非法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电话推销贷款业务。自今年3月起,何某将其非法获取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出售,并于6月底伙同胡某共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牟利。

  据何某供述称,其主要出售的是企业老总、经理个人信息、车主信息、小区业主信息、全国各地银行客户个人信息以及股民信息。初期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用于开展业务,拉贷款;后来我低买高卖,从中赚差价,同时也和别人交换信息。何某称,出售这些信息,约获利六七千元钱。此后,为扩大生意,何某还打广告出卖公民个人信息,并从胡某处购得个人信息后高价卖出,两人平分非法所得。其间,他们还共同出售了3万余条信息,从中获利3000余元。目前,警方以何某、胡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在合肥警方今年侦破的另一起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杨某等人先后非法获取、存储公民个人信息约5000万条,通过贩卖有关车主、工商数据等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利近130万元。获取、贩卖如此数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埋下了众多危及公众财产安全的隐患。

  完善法律追究刑责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公民个人不愿意为社会公众所知、并对公民个人有保护价值的信息。泄露、出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公民隐私权,需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009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将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认定为犯罪,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奠定了刑法基础。

  去年11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明确,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

  当前,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呈现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种类多样、涉及人员众多,形成利益链条和黑色产业,信息泄露源头多样化的特点。

  据警方介绍,不法分子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从简单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扩展到手机通讯录和手机短信、网络账号和密码、银行账号和密码、购物记录、出行记录等;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者等各层级人员身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形成了非法获取、贩卖、使用的利益链条,以及以牟取不法利益为目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分工实施、交易金额巨大的黑色产业;经过公安机关多次打击整治,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以及个体企业相关人员参与的泄露活动更加隐蔽,而黑客通过技术手段实施攻击或利用钓鱼网站、木马、免费WIFI、恶意APP技术类窃取方式成为重要源头。

  专项行动攻势凌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及由此滋生的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危害严重。公安部要求各地警方严厉打击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不法分子,严厉打击使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等犯罪的人员,整治一批问题突出的网络服务商,查处犯罪链条上的违法犯罪人员,最大限度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自今年4月开始,省公安厅部署开展了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多部门协作、多警种联动,合成作战,攻势凌厉,仅合肥警方就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25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52名;封堵、删除113条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网上违法信息;关停132个涉案网络账号,查扣涉案资金500余万元。

  警方提醒公众,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日常生活中的快递单、车票、登机牌、购物小票、水电费账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不可随意乱丢;在QQ、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上,尽可能避免透露或者标注亲戚好友的真实身份信息,朋友圈尽量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和出行等动态;对网络上进行的调查问卷、小游戏测试、购物抽奖、申请免费礼物等各类互动活动,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或者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网络购物时,快递收货地址不必留得太详细,尽量填写工作单位,或者选择楼栋号、保安室或附近的代收点;在公共场合使用无保护或来源不明的WIFI时,切勿进行涉及银行卡密码、各类验证码等与个人资金、信息相关的操作;收到短信、即时聊天软件发来的不明链接,勿轻易点击。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