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高思杰:扎根基层沃土的新闻人

访问次数: 822                        发布时间:2016-09-18

[字体: ]

 

中安在线讯(记者 宋艺)他从事电视新闻一线采访19年,以一位新闻人的博大情怀,将对这片土地的情、对父老乡亲的爱,化作一组组精彩的镜头、一行行滚烫的文字,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着时代好声音。在不幸痛失爱女之时,他又以一位父亲的博大情怀,主动捐献女儿器官,用无声大爱点亮他人的生命之灯。他就是高思杰,现任阜阳广播电视台外宣科科长。

  新闻记者的生命就是在基层在一线,只有真正地走到基层去,走到生活中间去,走到群众中间去,把每一篇稿子做好,把每一个画面拍好,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记者这个称号。扎根乡土、用责任书写新闻担当的高思杰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中国好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工作者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40多项。

  急难险重走在前

  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高思杰把70多岁的老母亲送到了亲戚家,让爱人带着几个月的女儿回了娘家,毅然决然地走进非典病人定点收治医院——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跟踪采访,在安徽台、中央台发稿24条。2003年,他坚守在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17个日日夜夜,在安徽台、中央台发稿20多条。2007年,在阜南王家坝、颍上焦岗湖抗洪抢险一线连续采访报道32天。2008年,把处在易感染年龄段的女儿送到了姥姥家,全程参与手足口病疫情防治报道。连续19个春节假期,他全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深入车站、厂房、麦田、旅游景区及民俗表演一线,报道春运、农民工就业、田管保苗、群众生活。

 

克服困难求突破

  在早期台里没有采访车辆,没有打印稿件电脑,没有专用传输图像电话的情况下,他用超乎想象的奔跑克服着困难,创造着奇迹。每次接到采访任务后,他都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一线采访,在1楼的编辑室抄写同期声、赶写文字稿,到2楼传真文字稿,回到1楼初编图像,上4楼播出机房放置传输带,回2楼拨打传输电话,快速奔上4楼播放图像,回2楼拨打电话询问传输效果。就是这样,他平均每年在阜阳台发稿300多条,在中央台、安徽台发稿200多条。后来,台里配置了用于对外宣传的电脑、传真机、电话,高思杰发稿数量大幅增加。2010年安徽台发稿227条,中央台发稿112条,创下多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舍弃小家顾大家

  多年来,高思杰数次把年迈的老母亲、幼小的女儿送到亲戚家,全身心投入到采访报道中。2003年抗击非典”40天,近在咫尺的妻子女儿他一次也没顾得上看望;2003年抗洪救灾17天,身患严重腹泻刚满周岁的女儿他没顾及照看;2007年抗洪抢险32天,妻子出差在外,79岁的老母亲一个人生病在家,他挤出时间去药店为母亲抓的中药熬好后放在药店两天多时间没顾上去取。18个大年夜,他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2011年除夕夜,他在阜阳火车站采访给农民工送水饺,采访结束后又赶回台里,忙活到夜里10点多钟还没有顾上吃年夜饭。接下来的元宵节,他没有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而是去农村采访抗旱麦田里的元宵晚宴,晚上8:00多钟回到家,凌晨1:30分起来抄同期声、写文稿,两篇稿子写到3:40分,早上7:00点钟又赶到台里打印稿子、编传图像,保证了稿件在安徽台、中央台重要时段播出。

   带病工作心无悔

  长期的奔波劳累,高思杰患上了双腿严重静脉曲张、慢性胃炎、心绞痛等劳损伤病,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工作。2003年抗洪抢险报道,他患了两次肠胃炎,在灾区医疗室买了点药,又赶赴洪区采访。2006江淮情——春到阜阳演出时,他右腿静脉血管突然破裂,缠上绷带后依然坚持到现场采访。晚上回到家才发现,腿上抽掉血管的部位出现了几个鸡蛋大小的血斑,妻子用凉毛巾一直为他冷敷了大半夜,心疼得眼泪怎么也擦不干,在家里休息了3天,他又投入了工作。2007年抗洪抢险报道,由于连续99夜没有休息好,王家坝开闸蓄洪的第二天下午1点,在采访拍摄了5个小时,最后一个采访点又走了2公里多泥路后,他心绞痛发作,摔倒在洪河大堤内侧。20099月,他右腿感染丹毒,利用傍晚时段连续吊了15天青霉素,又喝了7天中药,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

 

2016年除夕傍晚拍摄阜阳火车站送水饺准备 张勇摄

   无声大爱润江淮

  19年的新闻采访工作中,高思杰多次向孤寡老人、艾滋孤儿、贫困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捐助。2009年,将获得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的5000元奖金捐献给阜阳特教学校。20152月,12岁的独生女儿罹患脑干丘脑肿瘤无法救治时,他强忍悲痛和爱人商量决定,无偿捐献女儿的肾脏、肝脏、眼角膜,救治了四名重症患者。三夏报道中,他脚趾甲沟炎加重,一瘸一拐地坚持采访,采制的《安徽阜阳:雨后抢收全面展开,技术指导减少损失》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采访间隙来到阜阳市红十字会,再次在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让大爱在奉献中传递。

   辛勤耕耘多创造

  19年来,高思杰写作电视稿件400余万字,拍摄图像2800多小时,在阜阳台发稿8300多条,在安徽台、中央台发稿4700多条。19年间74件新闻作品、论文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安徽经济好新闻奖 19年间整理保存有史料价值图像100多小时,成为阜阳市珍贵的历史资料;出版22万字新闻作品集《聚焦颍淮》,撰写发表论文14篇。20154月起,先后被推选为安徽省、全国重大宣传典型,在安徽巡回报告近30场,产生了极为震撼的效果。20163月,中国记协授予高思杰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号召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向高思杰同志学习。98日下午,高思杰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北京市有关新闻单位和安徽及阜阳市主要新闻媒体的约200名编辑记者聆听报告会。感觉自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当初为什么要做记者,以后会更加以老师为榜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许盼盼表示。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记者冯学知认为,高思杰把他对家人的爱升华为对社会的爱,对于群众的爱,对于党的新闻事业的爱,老师是为我们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树立了一个职业标杆。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