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记》
曲爱国 张从田 著
华夏出版社 2016年出版
引子 踏上长征路
广昌战斗失利后,红色根据地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战局空前危急。中国革命的航船到底驶向何方,红军到底该如何行动,是继续在苏区迎敌,还是另辟蹊径,以求得绝处逢生,历史把年轻的中国红色革命政权和红色武装力量推到了抉择的关头。1934年10月,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第一章 突破三道封锁线
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共动用了五十万部队,由蒋介石坐镇南昌指挥,分编为北路、南路、西路三路军,形成了数道严密的封锁线。在“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和博古、李德等人指挥下,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减员两万两千人。
第二章 血战湘江
开始战略转移时,中央红军总兵力八万六千余人,湘江之战后锐减到了四万余人。这是“左”倾错误路线领导者在实行战略转移中的逃跑主义所造成的恶果。正如刘伯承后来所总结的那样:广大干部眼看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迭次失利,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路线所致。
第三章 红2 、红6军团发动湘西攻势
中央红军已经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红2、红6军团如何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做到既牵制敌军,又寻求自身的发展,成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两个军团领导人都在考虑的问题。两个军团领导人经过认真分析,最终接受了贺龙提出的建议,决定红2、红6军团一起挺进湘西北,恢复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第四章 黎平转兵
在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时刻,毛泽东挺身而出,与“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执行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向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建议:立即放弃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兵入黔,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跳出包围圈,扭转危局。
第五章 突破天险
从
第六章 红25军开始长征
红25军重新组建,蒋介石暴跳如雷。从1932年11月到1934年10月,国民党军先后动用十五个师的正规军和大量地方反动武装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1934午
第七章 历史性的转折
第八章 四渡赤水(上)
第九章 四渡赤水(下)
毛泽东早在鲁班场战斗发起之前,就已经开始构思着一个彻底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的大计划。当国民党军的主力已经被吸引到了黔北地区,毛泽东的第一步设想已经实现,遂果断地走出了第二步——三渡赤水。三渡赤水是公开的,意在调动国民党军入川南;而四渡赤水则是秘密的,意在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在广阔的空间中寻求机动。
第十章 巧渡金沙江
红军虽然暂时跳出了国民党军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形势却依旧紧张,行动稍有失误,就将重新陷入重围。只有渡过金沙江,方能彻底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堵,真正占据战略上的主动权。于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红军与国民党军,在贵州、云南的崇山峻岭中,展开新一轮夺取战场主动权的惊心动魄的较量。
第十一章 彝海结盟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到达会理地区,将“追剿”的国民党军甩开了一星期以上的行程,获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但是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不容有丝毫乐观。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横贯于前,薛岳指挥的十几万敌兵紧追于后,西南方向则是大部队无法生存的方圆八百里荒凉之地。红军唯一的前进方向就是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
第十二章 强渡大渡河
十七名勇士在国民党军吹嘘的不可逾越的大渡河撕开了一道缺口,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道北上通路。这一壮举,不仅令红军当时的对手震撼,也令后人震撼,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耀眼的一页,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第十三章 强渡嘉陵江,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红军之一。这支队伍诞生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最初只有三百余人,短短几年中便发展成为拥有数万健儿的劲旅。蒋介石已经在围追堵截中央红军长征的行动中焦头烂额,但对红四方面军的壮大与发展始终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在彻底击败四川军阀“围剿”作战中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更是令他不寒而栗。
第十四章 翻雪山
第十五章 懋功会师
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了蒋介石各个消灭一、四方面军,阻止红军两大主力会师计划的破产,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军的胜利信心。懋功会师,使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极为沮丧。
第十六章 从两河到沙窝
此刻,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骤不断加快,自
第十七章 过草地
两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使得蒋介石分别聚歼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企图完全破产,这使得他非常懊恼。但红军进入川西北的不毛之地,又使他重新看到了困死和消灭红军的希望。
第十八章 惊心动魄的一幕
红军穿越草地,突然出现在班佑、巴西、包座地区,在甘肃南部的文县、武都、西固、岷州等广大地区,这时国民党军部队均未到位,出现了部署上的力量真空。但是,张国焘却拖延、拒绝左路军北上,致使右路军部队不得不在巴西、包座、俄界地区停留、等待10余天。红军又一次丧失了北上的绝佳时机。
第十九章 红25军与陕甘红军会师
1935年9月,红25军率先结束长征,到达陕甘苏区,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从而拉开了各路红军会师陕北的帷幕。红15军团的建立,对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陕北根据地,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推动革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十章 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
第二十一章 红一方面军主力与红15军团会师
中央政治局在到达吴起镇的第三天,
第二十二章 巩固与扩大陕甘苏区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使得国民党军西北“剿总”十分震惊,不敢轻举妄动,并调整部署,全力阻止红一方面军向外发展。毛泽东此刻则放弃了自己所独创的“波浪式推进”的方略,主张红一方面军充分利用当时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大举东征,东渡黄河向山西发展,不是“以巩固中求发展”,而是“以发展求巩固”。
第二十三章 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
红四方面军突然南下,重返川西北,令蒋介石和四川军阀刘湘迷惑不解。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红四方面军占宝兴、克天全、下芦山,突破刘湘苦心经营的防线,击败川军十七个旅,取得了南下作战的初步胜利。
第二十四章 红2、红6军团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相继开始长征后,位于湘鄂川黔边界地区的红2、红6军团成为中国南方唯一一支红军主力部队,湘鄂川黔苏区也成为中国南方唯一一块红色根据地。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于
第二十五章 甘孜会师
红2、红6军团渡过金沙江之后,蒋介石气急败坏,亲自乘飞机至金沙江沿岸的宾川、鹤庆、丽江一带巡视,决定继续追歼红2、红6军团于金沙江、大渡河之间,令驻雅江之李韫珩部立即向康南推进,南北夹攻,截断红2、红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联系。
第二十六章 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甘南
第二十七章 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红二、红四方面军走出草地,进入甘南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全国人民的抗日浪潮不断高涨。三大红军在西北地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并逐步靠近,使得蒋介石如坐针毡。
结语 永恒,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壮举,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1934年秋中央红军部队踏上长征路,到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境内胜利会师,前后历经整整两年。
信息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