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出台:每万人拥有2名全科医生

访问次数: 2691                        发布时间:2016-10-08

[字体: ]

中安在线讯  2020年,每千人床位由现在的4.35张增加到6张,医护比达到11.25,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人。日前,《安徽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新近出炉,具体包括总体目标、医疗分类发展、区域医疗中心布局、机构设置、床位配置、卫生人员配置、技术配置等多项内容。

  推进医疗分类发展:划分创新、发展、成长类城市

  根据《规划》,按照不同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统筹经济、人口等因素,将全省16个设区市划分为医疗卫生创新、发展、成长类城市,实行分类发展。

  其中,创新类城市包括合肥、芜湖、蚌埠、阜阳、安庆市,作为全省区域医疗()中心,在急危病症、疑难重症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领域发挥引领作用,鼓励设置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一流水平的三级专科医院,引导现有三级医院发展具有国际()领先医疗技术水平的临床专科。

  发展类城市包括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滁州、池州、宣城市,在区域内急危病症、疑难病症和科研教学领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以现有医疗资源为基础,发展高端医疗技术,新增资源向薄弱领域倾斜,使之具备国内先进水平或省内一流水平的临床服务能力。成长类城市包括亳州、宿州、六安、黄山市,具备区域内整体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服务水平,引导卫生资源向薄弱区域和薄弱领域倾斜,增强卫生资源的综合服务能力。

  优化区域医疗中心布局:设置3个区域医疗中心

  《规划》充分考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坚持统筹兼顾、分级规划、择优设置、辐射带动的原则,按区域地理位置和安徽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现状,将全省划分为3个区域设置区域医疗中心,分别是皖中医疗服务区:合肥、六安、滁州3市;皖南医疗服务区:芜湖、安庆、黄山、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7市;皖北医疗服务区:蚌埠、阜阳、淮北、亳州、宿州、淮南6市。

  另外,《规划》重点部署了三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分别是3个区域医疗中心:以合肥市为中心,芜湖市、蚌埠市为分中心,支持建设1个代表国家先进水平的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3-4个达到全国较高水平的省级区域综合性医疗中心,若干个相关专科专业的省级区域专科性医疗中心,向全省和周边地区提供紧急救援、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在临床学科、人才培养、医学科研、教学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2个区域医疗次中心:以阜阳市、安庆市为次中心,打造2-3个代表本省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中心,向多个地()居民提供急危病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并承担人才培养和医学科研任务,提升全省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和水平;8个区域医疗基地:以淮北市、亳州市、黄山市、宿松县、金寨县、泗县、天长市、广德县为基地,向周边县区提供较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服务,打造优势医疗服务圈,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解决边远地区群众就医问题。

  合理设置医疗资源:完善床位、人员和技术配置

  《规划》明确要合理配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其中,公立医院床位数占当地总床位比例不超过55%,原则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占当地总床位比例不得低于20%,社会办医院床位不得低于25%,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逐步压缩床位,调整床位功能结构逐步向医养结合、康复、教研、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等转变,或将部分病区社会化整体转型,同时鼓励资源向基层、农村延伸。到2020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

  在人员配置方面,《规划》要求增加执业医师和护士人数等。计划到2020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32人,其中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注册护士数达到2.9人,医护比达到11.25,市办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人,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

  同时,制定临床专科建设发展规划,提高基层和区域的专科水平。开展中医临床专科建设,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全省医技水平,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记者 王佳)2016926日中安在线信息)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