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绩溪章氏家训:眼底有诗书 胸中存道理

访问次数: 3133                        发布时间:2016-11-29

[字体: ]

《章氏家训》原名《太傅仔钧公家训》,作者章仔钧(世称其太傅公)。自北宋宣和二年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迁至绩溪以来的800多年,《章氏家训》一直被绩溪章氏家族奉为传家之宝。

  《章氏家训》全文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心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我祠而葬我茔乎?戒石具左,朝夕诵思。

  【释义】

  ”“两字是传家之宝,”“两字是发家之道,”“两字是安家之本,”“两字是居家必防,”“两字是败家之源,”“两字是亡家之路。不能存猜忌怀疑别人的心,不要听不利团结的话,不能干引起公愤的事,不要有贪图公众利益的行为。最要紧的是实事求是、以诚为本,要将不良行为及早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可发展成恶习惯。子孙怕的不是少,而是怕庸碌无才;家业怕的不是穷,而是怕铺张浪费;门庭怕的不是冷落,而是怕没志气;交际怕的不是朋友少,而是怕跟坏学坏。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点墨水(道理),心智昏迷像喝醉了一样,身形懈怠如病瘫的人一般,却大肆放纵自己的欲望,行为像乞丐一样卑微。败坏祖宗的家业,辱没父母的名声,乡邻为之羞耻,妻妾为之哭泣,像这种人怎配列入我宗祠族谱中、死后又怎配葬我列祖坟地呢?以上安家处世格言,应日夜诵读,切记在心。

   专家观点

  郑圣辉:家训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

  800多年薪火相传至今33代,无论为官经商从教皆恪守家训,这是绩溪章氏一族流传至今的典范美谈。知书达礼、修身立德是绩溪章氏一族的精神DNA,其载体就是这个家族的传家之宝《章氏家训》。

  《章氏家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又主题集中、高度凝练。作者章仔钧,系绩溪章氏先祖,福建浦城人,生活于唐末战乱时代,一生勤奋好学,出仕为官后曾保一方平安,深受百姓爱戴。丰富的阅历,不凡的见识,促使他对家族的修身齐家传统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196字的家训。家训中既讲谋生、更教做人,既有正面倡导、又有戒除条规,方方面面,颇为系统,自成体系。正因如此,当章仔钧后裔北宋末年从浦城迁居时,他们以礼敬之心紧紧怀抱着《章氏家训》来到绩溪。此后,章氏子孙一直将其家训奉为修身要义、育人根本,世代恪守、世袭风范,因而人才辈出,历朝历代儒宦儒商多达百人,即便是普通百姓,也都明理好义。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其所以能世代相传,离不开家规家训的谆谆教诲,少不了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章氏家训》结合家族特点,对优秀的传统价值观进行了具体化,有如今天所说的落小、落细,各项规范要求明确,好懂好记、易学易行。同时,《章氏家训》重视固本培源,提出吃紧在尽本务实四书之一的《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章氏家训》把修身立德当作为人之本,把耕读和勤俭作为传家兴家之本,耕读传家,泽及后代。

  绩溪县是古代徽州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唐代置县以来,历经一千二百多年,人文荟萃,文化昌盛。家训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紧接《章氏家训》其后的家规家训也告诫子孙:不论贫富,年六七岁,即令亲师教以诗书,使知礼义,以至长大,学问有成,气质亦变,大则立身扬名,以显父母。章氏家训族规,是徽州绩溪崇文重教的体现和缩影,与绩溪的《周氏家训》、《程氏家训》等众多家训一起,是徽州文化里的灿烂星辰。

  (安徽省宣城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郑圣辉)

  章洪威:立德立志 守规律己

  《章氏家训》是始祖章仔钧留给子孙后代的道德文化遗产,弥足珍贵。其核心内容是二字,教育子孙后代要读书明理,诚实劳动。是做人做事之根本,亦是立足社会的根基。

  章氏家族世代遵循祖训,一直崇文重教,把教育子孙视为头等大事,毫不懈怠。就绩溪西关章氏家族而言,早在清朝嘉庆年间,盐商大贾章道源就以己之财,延师课读,在西山大屋(慎思堂南侧)建西山书屋,使章氏家族贫困子孙能免费入校求知、立志、成才。道光六年(1826)绩溪筹建东山书院,章道源首输千金以倡,促成了这一关系绩溪近代教育的壮举,现绩溪中学内的绩溪考棚门侧尚保留着铭刻了出资者的石碑。其嫡孙章定严、章定建、章定熙三人,于清光绪年间分别担任和州、安庆和颍州教谕,有一门三教谕之美称。

  清光绪末年,西关章氏家族又在西山兴办私立章氏小学,以祠产田赋和章姓大户资助为经济来源,从私小办到高小,为绩溪培育了一大批人才。时至今日,章氏家族从教人员有四、五十人之多,他们中不乏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章氏家训家规在他们身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砥砺他们不断传播立德立志、守规律己的正能量。

  (中国美术协会会员 章洪威)

  章澄宇:好家风源于好家训

  自福建浦城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跋山涉水,历经沧桑,迁徙至安徽省绩溪县城西山至章家路一带后,繁衍生息,逾百户之众,形成绩溪县城著名的西关章。为缅怀先祖创业之不易,章氏后裔赋予这片族居地一个饱含历史沧桑感的名字——“西关古里。翻开《西关章氏族谱》,《章氏家训》赫然卷首,足见西关章氏对先祖家训之敬畏。绩溪西关章,无论为官为商抑或从教,都恪守家训,崇文重教,风范世袭,留下了众多至今仍为社会传扬的典范美谈。

  比如职必竭力、思无贰心的章道基。他曾出任两浙盐运司,长期直接掌管浙皖一带盐场的行政与产销权。为官清廉,又刻苦钻研盐法,熟知盐法史,成为嘉庆时期的著名盐官。他在绩溪西关留下的官厅——职思堂给自己和后人留下了职所当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无贰尔心的著名楹联,以此警示自己和后代儿孙,为官不能过分享乐以致忘记职责本分,为政当尽心竭力但切忌肆意弄权。还有乐善好施、倾囊办学的章道源。他一生广施义财,热衷公益事业。虽年迈之期,仍倾囊办学,领头创办了绩溪县邑东山书院,享誉一方。

  好家风源于好家训,好家规培育好家风,西关古里章氏家族恪守好家训秉承好家风的历史,令人感怀。虽然今天的社会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章氏家训》对绩溪西关章氏家族后裔的教化影响,对于我们今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仍有很好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绩溪章氏后代、荣甫公23世孙 章澄宇)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