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创新体制机制 激发郑蒲港新区发展活力

访问次数: 810                        发布时间:2017-06-06

[字体: ]

为加快推进马鞍山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不断开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局面,市编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郑蒲港新区发展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一、立足职能为新区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自郑蒲港新区设立以来,市编办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新区的运作模式和体制机制,拟定了郑蒲港新区托管白桥镇、姥桥镇方案,落实了两镇经济管理、规划建设和社会服务职能及相关人员调整工作;在省编办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设立了郑蒲港新区管委会(按副厅级高配),依托郑蒲港新区成立了马鞍山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完善了郑蒲港新区管委会内设机构设置;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通过多种渠道调剂解决了郑蒲港新区管委会编制问题,正在谋划马鞍山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编制调剂工作。

二、不断推进新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一是调整设立综合执法机构。调整设立郑蒲港新区管委会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接市环保、住建等20多个部门及和县政府委托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职权,实现了新区范围内综合执法。二是下沉市场监管职能。在园区市场监管体制调整工作中,调整完善了郑蒲港新区市场监管体制,设立了郑蒲港新区市场监管局,调整设立了白桥、姥桥市场监管所,并将其由和县管理委托给郑蒲港新区管委会管理,协调郑蒲港新区与和县签订市场监管职责委托协议。

三、强化放权激发新区发展活力。

今年年初,市编办牵头推进向郑蒲港新区放权工作。一是开展工作调研。主动赴郑蒲港新区开展调研,了解新区发展在下放权限方面的需求,按照“服务发展、合法合规、能放尽放”的原则,协助郑蒲港新区梳理并提出放权事项、依据和方式等意见。二是开展分析论证。召开两次分析论证会,涉及放权部门、法制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科室人员以及市编办法律顾问参加,对放权事项逐项分析论证。三是开展沟通协调。对向郑蒲港新区放权事项,两次书面征求市直相关单位意见,对放权有异议的事项主动到部门沟通,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能下放的事项沟通流程优化,对需要报省级以上批准的事项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加快进度。经梳理,拟放权25项,调整审批流程3项,涉及编制、发改(物价)、民政、公安、住建、商务、国土、征管、工商等9个部门及和县政府。放权意见已经市领导审核同意,待市推进郑蒲港新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后实施。

    四、探索理顺新区托管乡镇管理体制。

为合理配置托管两镇编制资源,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托管两镇与郑蒲港新区协调发展,市编办积极对接郑蒲港新区,专门赴新区开展了座谈调研,就如何解决当前两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解决问题和调整管理体制的思路,商讨了推进体制调整工作安排。当前正在围绕“三个结合”研究拟定体制调整方案,一是新区和两镇结合考虑,推进上下体系一体化,确保管理责任更加明晰、体制运转更加顺畅;二是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结合考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综合设置乡镇机构;三是两镇结合考虑,根据职责任务不同,推进两镇机构编制差别化管理。(马鞍山市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