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 锐意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机构编制工作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区机构编制部门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加快机构编制转型发展,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放管服”制度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中央严控机构编制政策,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一、推进转型发展,为裕安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深化。
在2010年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基础上,为转变政府职能,2015年对区政府行政机构重新调整设置,精简机构,政府部门由31个合并成25个。结合权责清单工作,重新制定部门“三定”方案。同时,加大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整合力度,合并推进行业协会整合。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紧盯政府机构改革合并单位的后续整合,切实履行既定方案。分别推动区畜牧局机关、下属机构职能和人员与区农委整合,区物价局机构与人员并入区发改委。
(二)重点领域改革不断科学化。
一是助力脱贫攻坚。增设区扶贫办内设股室、增加领导职数、设立区扶贫信息中心和乡镇扶贫工作站,充实了扶贫工作队伍。二是服务绿色发展。在区发改委加挂绿色发展办并增设绿色发展股。为促进区内旅游业发展和茶谷建设,设立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区“一谷一带”办,在区商务局设立电子商务管理办公室,加大了我区电子商务管理工作力度。在区委宣传部设立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加大了对我区绿色发展的广泛宣传。三是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区计划生育、妇幼保健职能和人员整合,设立乡镇计划生育协会,分流了计生服务所人员,切实加强了我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组织和能力建设。设立区房产局和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并在不动产登记中心增设“征迁确权股”,更好地配合了市政府部署主城区征迁工作。整合区交通系统下属分局,重新组建五个分局,设立区交通信息中心,切实加强了我区交通及治超工作。设立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保障了区内城乡居民医保工作。设立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和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脚步加快。加强基层安监机构设置,对安监机构进行分类设置、分类管理。配合完成区公车改革,在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增设公务用车管理股,负责车改后的公务用车和平台驾驶员的统一调度与管理。四是加强预防腐败。在全市率先开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在区纪委设置区委巡察机构,区内巡查工作将按“一办四组”模式分步推进。五是充实一线人员。按照按需设岗、保障发展的原则,经区编委研究,区内充实40名幼儿教师,区直教育系统选调200中小学教师,为基层召考400名特岗教师,区直和乡镇街充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近200名。
(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步落实。
对全区事业单位按照行政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生产经营类进行模拟分类,并将分类结果上报至省市,2016年年初,分别将分类批复下达到各事业单位。积极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加强林场公益性职能,完成新林场“三定”、人员上岗及分流工作。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编办作为“放管服”改革的牵头单位,负责政府“3+2”清单制度建设工作。为推动清单工作顺利实施,我办成立了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室,以清单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制度基础。
(一)深化权责清单制度建设。权责清单制度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特色产物,区编办作为清单建设单位,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持之以恒的把清单建设工作抓紧抓实。2015年完成全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以清单工作作为核定机构编制工作的依据,2016年完成权责清单监管细则制定工作,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探索行政权力颗粒化,逐步推进权责清单网上运行和监督,为权责清单落地见实效奠定了基础。持续开展动态调整工作,确保清单统一规范、依法合规、及时有效、符合实际。
(二)全面建成两个新型服务清单。两个新型服务清单即: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它和权责清单及“1+X”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制度结合,形成“放管服”制度的基本框架。今年,裕安区按照省市要求,5月下旬召开清单建设动员会,全面启动新型清单清理规范工作。截至目前,各单位按照要求自行梳理并上报公共服务事项1016项,中介服务事项59项,现正处于审核确定阶段。
(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不断精细化。一是扎实推动公示工作常态化。对50家变更的事业单位、9家设立事业单位、6家注销单位在“裕安区政府网”上进行公示。二是全面实施机关、群团和事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成全区338家事业单位法人换发新版法人证书工作和85家行政机构、群团赋码工作。三是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扎实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抽查工作。(裕安区编办 陈勇 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