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困扰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及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各类奇葩证明频频被网友“吐槽”和媒体曝光,社会呼声日益强烈,引起高层高度关注,国务院、省政府先后发文,要求各地要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六安市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从烦扰群众的证明类事项和盖章环节入手,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证明类”事项专项清理工作,建立了“证明类”事项清单,有效破解了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怪象,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关注呼声,回应关切,开展“证明类”事项专项清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减证便民”的要求,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彻底解决困扰基层群众的“证明多、办事难”的难题。六安市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领导组在开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建设的同时,经认真研究,决定在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证明类”事项清单,以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企业群众的需求,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印发了《关于结合两个新型服务清单编审开展“证明类”事项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六权责〔2017〕1号),从清理范围、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四个方面进行了布置安排,提出“坚持简化优化、便民利民的原则”,明确“全面清理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实行证明事项清单管理、规范证明行为”工作任务,实行“三上三下”工作模式,确定“自查清理、审核确认、公布施行”三个步骤,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全面清理规范“证明类”事项。
二、摸清底数,调研论证,明确“证明类”事项概念类别
开展“证明类”事项专项清理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无相关的资料可以参考。工作开展伊始,由于对“证明类”事项的概念模糊,认识不清,各部门初始报送的材料较为混乱。为此,六安市权责办认真学习了国务院、省政府相关文件以及李克强总理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上讲话精神,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组织召开由法制、司法、公安、工商质监、人社等部门参加的专家论证会,从法理和行政实践上对概念进行论证界定,准确定位证明类事项的概念内涵,确定“证明类”事项的概念、特征和类别。经反复论证,将现有事项分为两类:一是取消类。各类证明和盖章环节,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能通过网络核验的,原则上一律取消;上级部门已经公布取消的证明材料,我市对应的一律取消。二是保留类。根据政务服务的现实情况和群众的利益需求,对一些服务手段和技术支持目前尚无法保证的,暂时予以保留,待条件和时机成熟时予以取消;对部分无法律法规依据,但涉及政府管理和群众切身利益且又有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也予以保留。
三、精心组织,严格审核,确保“证明类”事项清单质量
为保证审核质量,市权责办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审核标准,对参加审核人员进行了专门业务培训,要求各部门按照证明类事项概念、特征和类别,分门别类进行重新梳理,每项证明都应实施依据充分,对应事项明确,提高部门开展工作的准确性,保证审核的针对性和确定性。经审核,市直各部门共梳理报送了263项证明类事项,经审核,最终确认保留八类“证明类”事项110项,对清理规范后保留的各类证明材料和盖章环节,实行清单管理,明确各类证明的名称、实施依据、出具单位等要素。此次专项清理后,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公积金中心、市农委、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单位的证明类事项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减。
四、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推动“证明类”事项清单落地生效
一是以政府名义公布清单。通过政府网站、部门门户网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修订情况和工作实际适时开展动态调整,保证清单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扎牢证明材料“出入口”。各部门对本部门出具的各类证明材料进行严格管理,对纳入证明材料清单目录的各类证明材料和盖章环节,要按照简便快捷的原则即到即办,坚决杜绝出具虚假证明;除目录中证明类事项外,各部门一律不得再要求申请人提供清单之外的证明材料和盖章环节,作为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的受理条件,切实做到“清单以外无证明”。
五、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构建六安特色 “3+2+1”清单制度体系
一是清单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根据国务院、省政府要求,六安市以群众需求为改革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伴随“证明类”事项清单的公布实施,六安市清单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形成了具有六安特色 “3+2+1”清单制度体系。二是企业群众办事进一步简便。“证明类”事项清单的实行,从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的源头入手,对行政权力运行和提供服务要求相对人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清理,有效地斩断了各类“奇葩”证明的根源,依法规范群众办事要素材料,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以及主要为规避部门责任要求办事群众提供的各种证明、佐证材料,最大限度减少证明事项数量,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三是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通过“证明类”事项专项清理,涉企证明进一步规范,企业仅保留了“信用等级”、“ 商标认定”、“ 缴纳税收”等6类证明。群众个人办事的证明进一步削减,对于激发有效投资、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四是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把“证明类”事项关进制度的笼子,明确了证明事项的种类和数量,把住了有关部门为规避责任要求相对人提供各类证明的关口,堵住了增加群众和企业办事负担的漏洞,规范了证明的出具和使用。群众办事时照单提供必备材料,政府照单受理办事材料,按照办事流程规范处理,不必为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而扯皮,节约了办事时间,提高了行政效能,提高了政府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达到了“双赢”的社会效果。
下一步,为确保清单落地生效,六安市还将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逐步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坚持便民服务导向,确保清单运转有序。完善优化“证明类”事项清单,从权责清单、服务清单延伸至群众办事的方方面面,在摸索中前行、在创新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六安市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