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劲夫同志和安徽文艺队伍的友谊

访问次数: 165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02-11

[字体: ]

张劲夫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对他是早有所闻,仰慕已久。解放初期,在治淮工地上,曾多次听说新四军二师政治部有个张劲夫,是个大知识分子,做政治工作、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很有办法。“反右”之后,又多次听说中科院的张劲夫是个爱才的当家人,在狂风暴雨的“反右”运动之中,挺身而出,不计自己安危,上书中央,为国家为民族保护了一大批重量级的科学骨干,深为社科界,还有文艺界的广大知识分子所称道。没有想到“文革”后他奉调安徽,先当省长,后任省委书记。这时我才知道他是安徽人,而且就是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人。有一次在剧场听他作报告,一口合肥话,倍感亲切。据一位在省政府工作的朋友相告,说劲夫同志刚回来时到全省转了一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安徽人真老实,既不会要钱,也不会玩钱。我当了那么多年的财政部长,居然没有一个安徽干部去找过我要项目批条子。这句话的原话是怎么讲的,我不太清楚,意思是指什么,我也不太了解,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白的:他一直惦念着家乡的建设,一直期盼着家乡尽快富起来。这又使我对他增添了一份敬意。这些道听途说,使我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愿望:能见到劲夫同志,当面聆听他的教诲该有多好!没有想到这一奢望很快地就实现了,而且是相会在省委常委会议室里,那是在1981年的春天。但是那次见面,绝非我原来设想的那样浪漫,相反,我是十分地尴尬,十分地别扭。坦率地说我是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

事情的缘由还要从“文革”说起。十年浩劫,安徽省文联是个重灾区,不仅首当其冲,而且名扬海外。刘秀山、陈登科打入大牢,赖少其、那沙接受军管,鲁彦周、严阵、江流、肖马等等进了“牛棚”,老革命、老党员和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几乎都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不大的一个文联,“反革命”竟然数倍于革命群众。社会上的造反英雄们在它的大门口贴上一幅对联:“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也就成了污蔑文联的代名词。荒唐的十年,屈辱的十年。“四人帮”一倒台,文联同志和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他们重新拿起笔,痛批祸国殃民的极左路线,欢呼新时期的到来,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们更是意气风发,纷纷奔赴自己熟悉的工矿农村,一篇篇反映农村经济改革的报告文学,歌唱第二个春天的诗篇,反思过去、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小说以及电影、话剧、戏曲、美术、音乐……喷射而出。“文革”前文联只有一个文学期刊也孵育出包括文学、艺术等不同门类的六个文艺期刊。好一个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局面。1981年前夕,个别刊物发表的个别作品引起争论,遭到非议。恰巧在这个时候,我具体负责的《戏剧界》也出了纰漏,受到指责。社会上议论纷纷,传言四起,我预感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我是于心不甘的。“文革”前我在省文化局工作,同样遭到“横扫”危运。我和我的家庭深受其害,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父母被赶出合肥,八岁儿子也成了现行反革命,我先进“牛棚”后在“五七干校”待了十年之久,直到1979年2月才到文联上班。一旦重新获得工作机会,干劲可想而知,“批左批左再批左”成了我的座右铭,结果第十三期《戏剧界》刚刚出版,就被人告上中央有关部门,说这期刊物赞扬了有不同意见的三个剧本,没有和上面保持一致,有自由化倾向等等,很快北京报刊上就出现了批判文章。这些情况当然引起我们的思想波动,不安、不服和紧张是兼而有之。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省委出面了!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张劲夫同志。

安徽省委对文联刊物发表的文章所引起的批评和非议非常重视。省委第一书记张劲夫同志在百忙之中亲自召集会议,邀请省文联党组同志和有关负责同志座谈。会议在省委常委会议室进行,参加会议的还有省委分管书记,省委副秘书长和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劲夫同志的开场白着重讲了两点:首先肯定省文联同志在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希望文联同志振作精神,总结经验,正确对待各方面的批评意见,把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然后就请文联同志发言。会前气氛十分紧张,我们个个严肃以待。劲夫同志的几句开场白,会场稍许活跃起来。在劲夫同志的启迪下,党组的赖少其、陈登科、那沙等首先发言,有的做了检讨,有的做了说明,表示一定遵照省委指示,总结经验,做好工作。随后江流、鲁彦周、严阵等也就刊物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创作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上午我没有发言。散会时,参加会议的省委副秘书长欧远方是我的老领导,问我“为什么不发言?”我说“讲了有用吗?”他说“现在的情况不同于过去,你要相信省委,劲夫同志出面找你们座谈就是要解决问题,机会难得,中午准备一下,下午争取发言,不要有顾虑,态度要诚恳。”下午发言时我倒是做了“撤销职务,调离编辑部”的准备,叙述了我和我的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由于存在着偏激情绪,在刊物发表了一些不适宜的文章,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局面,但我们是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我甚至说出这样一句话:“没有三中全会,就没有今天的文联,也没有我的今天。”劲夫同志听到这里哈哈笑了:“所以呀,我们大家都要珍惜今天,这个今天是得来不易的。”

我们一个接一个地讲完,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最后请劲夫同志讲话。看来他很高兴,讲形势,讲任务,讲大局,讲原则,充满感情,亲切感人。我至今还记得他说的两句话:善于总结的人是最聪明的人,敢于接受教训的人是最勇敢的人。这真是言简意赅,尤其是在当时,寓意深长,有鼓励有期盼。大家听了心情舒畅,感到收获很大,原来的紧张空气一扫而空。在我们离开会议室时,他和我们一一握手,对年纪较大的同志一再嘱咐“保重身体”,对我们小一辈的则说“好好干!”走出省委大院,一位老同志才对我们说:“这就是劲夫同志的工作方法,既坚持了原则,又化解了矛盾;既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作家艺术家的积极性。”听到这里,我放慢了脚步,突然想起了“反右”后中科院知识分子对劲夫同志的种种评论。一句“好好干”拨开了我心中多日的疑团,一股暖流涌向心头,我的眼睛湿润了!

劲夫同志召见之后,省文联大院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几天之后的一个下午,又出了一件我们意料不到的事情:劲夫同志专程到省文联来了,一下车就说“我来看望大家。”在家的同志闻讯立即围了上来。欢迎、握手、问好,机关顿时沸腾起来。当时文联没有会议室,主席、副主席也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大家围着劲夫同志挤在二楼一间大办公室里,过道和上下楼梯都站满了人。在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著名书画家赖少其的提议下,劲夫同志就在办公室即兴作了讲话。一讲就是三个小时,有理论,有实际,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引起一阵阵掌声。劲夫同志讲完话,在大家的簇拥下下了楼,和大家握手告别。我们看着劲夫同志上了车,缓缓驶出院子,真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历届省委第一书记第一次到文联看望大家,第一次在文联作报告,讲得那么平易,那么深刻,那么感人!而且又是在这个时刻!一次会议,一次讲话,和风细雨,平等交流,稳定了形势,澄清了思想,激发了无穷的创造力。这充分表达了省委对文联的关心,也充分表现了劲夫同志高超的领导艺术。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真是至理名言。

春去夏来,安徽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终于结成了丰硕的果实。仅仅是文学界就美不胜收。鲁彦周的小说及其改编的同名电影《天云山传奇》分别荣获文化部举办的中篇小说一等奖和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的首届电影金鸡奖;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公刘的《沉思》、张万舒的《万里风云录》、梁如云的《湘江夜》、韩瀚的《重量》、梁小斌的《雪白的墙》和刘祖慈的《为高举的和不举的手臂歌唱》分别荣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张锲的《热流》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捷报接踵传来,文艺界奔走相告。六月六日,省委、省政府特地在省委小礼堂召开“安徽省文艺界庆贺文学创作获奖大会”,张劲夫、顾卓新、周子健等领导同志兴高采烈地出席了大会。劲夫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奖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获奖代表鲁彦周、张锲、张万舒也在会上讲了话。会场气氛十分热烈,详情记不清了。但是劲夫同志讲的最后几句话我是忘不了。他说:“安徽文艺队伍,是经过考验的,是有战斗力的,是胜利之师。”特别是“胜利之师”这句话,会后在休息室,他又对鲁彦周重复了一遍:“你们是胜利之师!”真是感人肺腑。

经过这一春一夏,劲夫同志和文联许多同志建立了友谊,做了朋友。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劲夫同志和省委、省政府对文艺工作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最近看到劲夫同志在九十高龄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也是“两头真”》。是的,劲夫同志也是性情中人,待人以“诚”以“理”以“情”,具有长者风范、学者风范,一个老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确实是一个“两头真”的老领导好领导!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