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

访问次数: 2841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04-03

[字体: ]

    编者按:2018年新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本报特约部分专家撰写这组理论文章,现予刊发。

  “奋斗幸福观”的理论创新

陈殿林

  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融奋斗观、幸福观于一体,形成了鲜明的理论特色,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创新超越。

  “奋斗幸福观”有机统一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中国传统的幸福观源远流长,《尚书》就提出了“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的“五福”幸福观,后来发展成新“五福”(福、禄、寿、喜、财),但这仅反映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企盼。马克思指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享受与劳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在“中国梦”的主题下逐渐清晰。“中国梦”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三个层面有机统一,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习近平不仅将其个人的幸福追求深刻融入国家民族命运中,还引领人民将个人、家庭的幸福梦与国家、民族的幸福梦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三个“共同享有”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权利保证。

  “奋斗幸福观”贯穿于党领导人民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曾经提出人民的现实幸福论,超越了西方感性和理性主义幸福观,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主体与社会制度关系的考察和反思。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丰富起来的。他特别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统揽“四个伟大”,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首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定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并规划了实现目标的不同阶段,使目标的实现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党的十九大又作出新两步走战略部署。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前时代重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充分认识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同时还需要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多方面多维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再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奋斗幸福观”不仅具有占据道义制高点的崇高性,而且具有落地生根的可行性。幸福的一般是指个人自我奋斗、自我目标的实现,但作为更高更深刻的幸福则表现为对社会和人类的无私奉献。

  “奋斗幸福观”融汇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人的解放含蕴于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围绕人的解放问题而展开,其中明确包含着人的现实幸福实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富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梦,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着人民意愿、凝结着中华民族价值共识,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一致实干到底的奋斗幸福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不断实现对人的解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的解放提供了现实基础,提升人民幸福感;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教育党员干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面依法治国,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从国家法制体系及其运行中体悟到幸福感;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的现实生活处境、现实利益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实现人民幸福为落脚点,在改革实践中既着力解决人民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政治参与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又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奋斗幸福观”创新了全体人民全面的幸福观

  自古以来,中西方流行着德性主义幸福观和快乐主义幸福观。德性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主要在于具有高尚的道德行为;快乐主义幸福观立足于个体体验,注重欲望的满足。这两种幸福观无疑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创新了全体人民全面的幸福观。 一是教育人民在坚定理想信念中追求和实现幸福。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要把握好这个“总开关”,关键是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和方向。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教育青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三是推崇立德修身,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道德是幸福的基础和前提,幸福是道德的价值目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仅要制定合理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而且要培养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不断提升人们的道德能力,形成道德习惯。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奋斗幸福观”的深刻内涵

  张程

  一个时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谈到奋斗与幸福的关系。他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这些论断具有深刻内涵,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奋斗幸福观”。

  “奋斗幸福观”回答了为何奋斗的问题。小岗村从一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落后村,变为一年翻身三年大变样的先进村,靠的是奋斗。深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靠的也是奋斗。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我们所取得的所有辉煌成就无一不是奋斗的结果。没有奋斗,我国就不可能从改革开放之前的贫穷落后当中走出来,就不可能解决温饱,更不可能实现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要靠奋斗。我们应该把回应时代要求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参与创造伟大时代的同时,也收获自己的幸福人生。

  “奋斗幸福观”回答了如何奋斗的问题。建设现代化强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始终如一的不懈奋斗。虽然每个人都有奋斗的时候,但并非人人都能长期保持奋斗的精神状态。人们在年轻时经常壮怀激烈,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过于实际的目标往往会逐渐取代年轻时的梦想,一些人因此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勇气和热情。当然,也有许多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能够历经岁月磨砺却始终坚持奋斗,这样的奋斗精神弥足珍贵。奋斗是艰辛的,是长期的,甚至是曲折的,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实现目标,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获得幸福。正如古人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奋斗幸福观”回答了谁来奋斗的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亿万人民的福祉所在,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只有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才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创造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奋斗早已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并为这种奋斗精神注入崭新的时代元素,使我们的民族能够对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奋斗幸福观”回答了为谁奋斗的问题。奋斗既是为人民,也是为个人,二者相互依存。如果大家都只为个人目标奋斗,而不去考虑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幸福,那么社会就是一盘散沙。没有社会的支持,即使个人再努力,也不能够实现幸福。当然,如果光强调奋斗,而不考虑个人的合理需要和幸福,那么这样的奋斗必然是空洞而难以持久的。把个人理想抱负与国家情怀相融合,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是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的现实途径。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践行“奋斗幸福观”的时代要求

  李兵

  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充满真理的伟大力量,奏响奋斗的时代旋律。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应当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正方向,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97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百折不挠,面对牺牲毫不动摇,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在改革创新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者就是要以远大理想为激励和引领,为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确立推动民族复兴的高远志向,把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奋进中放飞人生,在奋斗中收获幸福。

  二要勇担当,满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斗志。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进行着伟大的社会革命,领导全党进行着伟大的自我革命。在“两个伟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定四个自信,充满壮志豪情,方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一切挑战。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度、力度和难度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改革开放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三要重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奋斗的主体和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们所有的奋斗,就是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时代,实现新目标,必须动员和带领全体人民投入到民族复兴的洪流之中,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要使人民共享奋斗果实,激发内生动力,追逐伟大梦想。

  四要强意志,保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不懈韧劲。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持续奋斗。绘就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需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把美好愿景变为美好生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境界,绝不能朝令夕改,半途而废。

  五要崇实干,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奋斗者既要胸怀梦想,又要脚踏实地,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把握和驾驭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妥善解决问题。奋斗者既要敢上前,也要能上手,要在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中锤炼专业素质,提升专业本领,以高超“绣花功夫”,织就高妙精美画卷。 六要守底线,秉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道德定力。新时代奋斗者,只有牢牢守住底线,坚决不踩红线,才能守住防线。要明大德,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要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做到无私无畏、心底无私天地宽;要严私德,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奋斗中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不做违纪动作,不走违规捷径,不沾违法利益。

  (作者单位:省委党史研究室)

 

提升创造幸福的精气神

  孙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需要在辛勤劳动、务实苦干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创造幸福的能力。

  一是坚定筑梦新时代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四个自信”的时候强调指出,要让其他政党、国家和民族相信,首先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要自信。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新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每个人应该保持满满的信心,使足实实的劲头,充满火火的热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创造幸福。

  二是树立解决新矛盾的雄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为每个人创造幸福指明了方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内容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创造幸福的着力点要把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根本任务。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积极面对新矛盾,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解决新矛盾,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动真碰硬,攻坚克难,要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每个人意气风发地创造幸福。

  三是坚守实现新目标的恒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新的目标鼓舞人心,新的任务艰巨光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发扬伟大民族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停滞。我们要在这场历史性发展中经受考验,坚守恒心,永葆创造幸福的生机活力,永葆创造幸福不竭动力。

  四是砥砺增强新本领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只有每个人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要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有了这些本领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更美好的幸福成果。

  五是牢记担当新责任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这是我们努力创造幸福的行动指南。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过程中去充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奋斗幸福观”的哲学解读

  李明

  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幸福,如何做新时代的幸福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给出了答案,凝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焕发着共产党人生命哲学的思想魅力与活力。

  首先,“奋斗幸福观”是对哲学实践的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是物质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被称为实践哲学。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不是单纯的思想构建物,本质上也是实践的产物。幸福要依靠实践来获取,而实践过程中充满着矛盾,需要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加以解决。也就是说,在获得幸福的道路上,必须要有奋斗精神,缺乏奋斗精神,人的实践往往难以成功,人的幸福往往也只能是泡影。因此,“奋斗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实践观、矛盾观的生动诠释和重要发展。

  其次,“奋斗幸福观”是对哲学主题的深刻回答。 《尚书·洪范》中有“五福”之说,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表明中国传统哲学一开始就关注人的幸福问题。费尔巴哈说:“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人的天性。 ”费尔巴哈的解读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但也揭示出了一个道理,即何谓幸福、如何获得幸福是哲学的一个永恒主题。纵观人类哲学史,幸福的内涵一直不甚明晰,这不仅是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存在差异,也因为对幸福的获得还需要社会条件的支撑。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难以获得普遍意义上的幸福,因为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其所从事的是异化劳动,受到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等束缚,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我们也不能脱离中国语境、新时代语境作抽象的解读。“奋斗幸福观”主要是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中国人民的幸福何在、如何获得幸福而作出的精辟解答。在新时代,国家与社会为所有勇于创造幸福生活的人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人生大舞台,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踏实的奋斗来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正是这个意义上说,在新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第三,“奋斗幸福观”是对唯物史观的精彩阐释。唯物史观最基本的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说到底是人活动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蕴藏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不仅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奋斗幸福观”坚持了唯物史观的人民立场,始终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是中国人民的幸福,还是中华民族的复兴,都需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最后,“奋斗幸福观”是对某些错误观点的有力批驳。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大,掺杂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自由主义等内容的一些西方哲学思潮涌入国门,加之我国某些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沉渣泛起,在当今社会上形成了某些以单纯追求感官快乐、注重享乐、热衷消费等错误的幸福观,甚至把毫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无止境的娱乐消遣误判为人生的幸福真谛。倘若无视这些错误幸福观,任其蔓延开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就会被侵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就会被消磨。“奋斗幸福观”认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美好生活、幸福生活并不是肆意的物质享用,不是通过占有获得私利,不是通过消费炫耀身价,不是通过攀比获得虚妄的幸福。“幸福不是毛毛雨,并不会从天而降”,只有把幸福蕴藏在奋斗中,人才能切身感受到幸福的真义。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