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访问次数: 843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12-17

[字体: ]

    2018年,阜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着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承接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对应取消我市“企业集团核准登记”等4项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项取消后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着力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全面实施“五十七证合一”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个工作日,增设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窗口,推进市场主体简易注销改革,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将发明专利资助标准由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1万元,工业领域发明专利提高到1.5万元。截至目前,我市共简易注销市场主体1670户;1-10月,全市申请发明专利5710件,居全省第4位,增幅27.7%,授权发明专利420件,居全省第7位,增幅153.0%。深化税制改革,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前三季度共有27256户次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7388.7万元,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4万户次享受增值税优惠 2.55亿元。降低企业融资、物流、用能等成本,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快递企业申请材料总体精减55%,实地核查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流量资费降费超过30%,家庭宽带基本实现100M起步、200M主流、1000M引领,资费下降超过50%,中小企业专线速率提升50%,资费下降50%,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全市244家具有执法检查权的单位建立了“一单两库一细则”,累计抽查企业5063户,占全市企业总数6.7%。受理消费者各类咨询、投诉、举报12648件,居全省工商系统市级前四位,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96.45万元。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应用和联合惩戒,归集涉企数据286万余条,累计将2.4万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698户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着力打通我市监管信息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子系统对接端口,联通汇聚重要监管平台数据,推动监管信息全程可追溯和“一网通享”。组织开展全市环境监测、机动车检验、食品检验、建筑工程和建材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专项检查,打击非法、虚假、超范围从事检验检测认证行为,推行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全市共拥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建设施工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证书1126张。开展政务失信专项督查,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责令失信政府机构限期整改、全面履行法定义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支持电子商务等新零售新业态发展,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营造宽松开放的营商环境,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支持各类移动支付、APP应用开发等,推进人发、柳编等跨境电商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三、优化服务服出便民和品质。坚持问题导向,对市直58家单位行政许可标准化和“减证便民”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持续深化“减证便民”,取消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28387项,精简率54.23%。整合房产交易、税务、不动产登记于一窗受理,开启“一次取号、一窗申请、一套材料、一人受理”新型服务模式,实现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设置工程建设综合服务区,推行施工许可“一窗受理”,组织规划许可并联审批会,实现45个工作日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审批。汇聚公安、民政、工商、人社等58家单位1176类8.7亿条数据,完成身份证、结婚证、营业执照、机动车驾驶证等25类1472万张证件的制作,开通上线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网站,进一步打通信息孤岛,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梳理上线政务服务事项176398项,办结各类办件1209305件,处理网上咨询、建议、投诉和纠错等1357件;健全“跑一次”服务体系,梳理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最多跑一次”事项3837项,推行免费快递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证照寄送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上门办理”次数。抓好“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在线课堂”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升硬件条件,实现中小学宽带接入率100%、校园网建有率100%,班级多媒体设备配备率95.04%,师机比0.896:1,生机比8.468:1,超过省颁标准。对接国家异地就医平台,实现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县级全覆盖,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和一卡通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建立远程医疗制度,实现对口支援和医联体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强化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持续提高“网上办事”数量和质量,加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