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报春催奋进 满怀信心逐梦行

访问次数: 1802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02-28

[字体: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近年来,随着央视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曾经的名言佳句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萦绕在人们心头。在万众瞩目的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位来自安徽凤阳的12岁小朋友陈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虽然他最终在攻擂资格赛中以一字之“差”惜别舞台,但仍然成为网友心目中的一匹“小黑马”,成为诗意安徽的“小代表”。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个以诗语来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民族。中国人重诗教,诗教从襁褓开始。我们婴幼儿时期,往往都是在“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的哼吟声中入梦;抑或是在“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优美旋律中停止哭闹。朗朗上口、好听易记,便是诗之雏形。

  美丽中国处处充满诗意,江淮大地每一座城都是一首诗。在古时,诗人的笔下安徽,风光无限、熠熠生辉。“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说的是苏东坡任颍州知州后发现颍州(今阜阳)西湖有着不输杭州西湖的风姿。“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展现的是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的美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诗人对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宣城的生动写照。“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是清朝诗人刘开在亳州编修《亳州志》期间与友人到郊外游玩欣赏芍药之后所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当年拔萃登科离开宿州符离草堂故居时所作……千百年来,无数诗人或在此出生,或从远方来此驻足,用诗词写下对这里深刻的情感与记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使用的一个高频词。这份自信来自哪里?首先就应该是来自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深厚文化家底。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明确表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他同时强调,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如果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那么,《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人们惊叹于古诗词的美妙意境,更是在传统文化的醇美底色上,画下了一笔彩虹般璀璨的绚丽亮色。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中国诗词大会像一枝报春花,告诉我们奋斗的春天已吹响号角,告诉我们2019年的画卷已经铺开。不管我们身在哪里,想去何方,不管未来有多少座山峦等待攀登,有多少条河流等待跨越,我们都应敞开胸怀,咏诗为誓,一起拼搏、一起奋斗,满怀信心和期待,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谱写中华民族新的史诗。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