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用要“功在平时”

访问次数: 1625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03-20

[字体: ]

    日前,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新鲜出炉”,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是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纲”和“本”,势必将激起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干部选拔任用始终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此次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对选用的原则新增了“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和“公道正派”,强调要通过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了解干部,这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日常功夫”提出了新的要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知人深、识人准才会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功在平时、考在日常才能真正发现“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好干部”。做好新时代的干部选用工作,关键就是要把功夫用在平时。

  首先要在提升思想认识的“深度”上下功夫。“为治以知人为先”,准确识别好干部,关键在于抓好日常考察这根“指挥棒”。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对干部日常考察识别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普遍存在“不换届不考核、不提拔不考核、不调整不考核”的思维定式,使得日常考核基本“流于形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识准用准干部就是要摒除“毕其功于一役”的思维误区,提升日常考察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建立完善“岗位对责、绩效对账” 、“分片联系、动态管理”的日常考察制度,深入了解干部日常工作表现,走出不考察就不主动了解、不调整就不考察的思维定式。要做到“零距离”接触了解干部,通过在干部教育培训中选派专门的观察员、“双随机”督查干部日常表现等形式,细节之处了解干部日常德才表现,真正让日常考察的“指挥棒”落在实处。

  其次要在扩展考察了解的“广度”上下功夫。“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考察识别干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根据一时一刻的表现,不能只看“8小时内”的工作圈情况,更不能只注重单位内部和领导上级意见,让日常考核“浮于表面”,缺乏深度。要在考察了解的“广度”上下功夫,拓宽日常考核的视野和范围,注重了解8小时外的“社交圈”“朋友圈”和“生活圈”,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识别了解干部。要从“室内了解”走向“室外打听”,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日常督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到干部工作一线和干部工作往来较多的地方进行实地考核,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工作的推进情况、精神状态、能力素质等,在父母、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中听听干部的生活琐事,充分了解干部的个性人品,精准画好干部“全息图像”。

  再次要在完善考察程序的“精度”上下功夫。俗话说“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当前的干部考察依然存在一些“失真、失实”的“临时抱佛脚”情况,工作中由于干部考察时间紧张,从而大搞“突然袭击”,使得一些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准备不充分、内容不系统,一些应到人员没有到,到场的人也缺乏思想准备,一些必要程序走了,但考察的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出现“带病提拔”、突击提拔、违规破格提拔等问题。选拔任用干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要坚持超前规划、统筹运作、整体推进,在完善考察程度的“精度”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将干部选拔任用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完成情况联系起来,采取清单式管理,做到定岗、定责、定标准,定期进行对账对绩和专项考评工作,把“考人”与“考事”的有机结合。要通过建立干部德才档案,正反面记录干部的德才表现,通过纵向看干部的历史表现,横向看干部在同一工作中德的表现,持续跟踪干部现实表现,划出干部完整的“成长轨迹”,真正做到察实考准干部。

  最后要在强化结果运用的“力度”上下功夫。考察干部的目的是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因此考察的结果运用则是重中之重。干部考察不是简单地“为考而考”“一考了之”,要坚决破除主要领导“一言堂”、考和任“两张皮”和“形式主义”考察等不良现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动态化设置考察的指标,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考核对象特点,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要学会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技术,探索建立干部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化收录干部教育培训、日常了解、奖励惩处、考核考察等各方面信息,通过对不同考察对象的横向比较和综合分析,并将其与干部的提拔、调整和降免进行直接挂钩,强化结果运用“力度”,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选人用人导向,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