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两面人”要打“持久战”

访问次数: 236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04-01

[字体: ]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作表率,不准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的确,“两面人”是破坏党员干部形象、危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大“毒瘤”。推动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彻底根除“两面人”。

  然而,从近年来巡视发现的问题和查处的案件来看,口是心非、两面三刀、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不乏其人。一些党员干部因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碰到的全是“硬骨头”,面对的大多是触动既得利益、既有格局的深刻变革,开始出现理想信念弱化、党性修养退化、宗旨意识淡化,在执行纪律上习惯“打折扣”,奉行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久而久之思想道德“防线”不断下滑乃至崩塌,成了落实规定、执行制度上的“稻草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除党员干部中“两面人”这个“毒瘤”,必须常抓不懈,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从根本上铲除“两面人”干部滋生的土壤。

  要“正其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定,长治久安;人心乱,祸起萧墙”,深究“两面人”根源,就在于他们心眼变坏、思想变质、信仰坍塌。铲除“两面人”,首先要“正其心”,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切入点,改变说教强制灌输方式,利用“三会一课”、专题研讨、座谈讨论、知识竞赛、道德讲堂等灵活多样、有效管用的方式,经常性重温党革命、改革、建设的历史,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上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尊重党员干部的个体差异,把鲜活的当下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背景和内容,缩短“理想信念”与“真实感受”之间的距离,触动心灵,净化思想,提升格局,增强定力。

  要“修其身”。严格对照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强化干部动议提名党组织集体把关机制,“多几双眼睛选干部”,公开透明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公示任用等各个环节,消除选拔任用干部的“神秘感”。要坚持以“德”为先,加大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操守的比重。要把好干部任用“最后一道关口”,对一些在群众评价中争议较大候选干部要划好“红线”,从细微处考察是否有投机和“两面”倾向,及时把“双面”苗头掐掉。

  要“诚其意”。“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官场中的“两面人”善于表演,精于隐藏,喜欢在暗处窥察周围的动向,让人难以察觉,不知其真意。“正其心、修其身”更要“诚其意”。要加强警示教育,以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进行说服教育,让“两面人”警省反思。要树立示范标杆,大力表彰使用先进、模范党员干部,大力倡导和宣扬对党忠诚、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抑制党内“两面人”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等欺骗党和人民的行为,真正做到“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要“立其规”。“两面人”损害国家利益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是手握国家“公权”,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却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道。破除“两面人”的滋生土壤,就是要管好“公权”的使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建立和完善权力运行公开制度,设置前瞻性预警机制,让党员领导干部成为透明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干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诚信记录作为其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党员干部失信问责乃至引咎辞职机制,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格分裂”“两面人”等行为进行常态化的跟踪、监督和问责。用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扩大信息公开范围,尽可能让广大群众能看到和自由查询,便于群众对干部监督。

  要“肃其纪”。“非私不言公”是“两面人”的典型画像,彻底铲除“两面人”,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筑牢抵挡“两面人”异化的防护墙,念好防范“两面人”伺机而动的“紧箍咒”,让“两面人”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要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制,一方面要在横向多点监管上下功夫,强化党委政府、纪委监委、组织、司法等部门对领导干部正面监管责任,同时也要加强一些行业部门如银行、房管、信访、审计等机构掌握公职人员的不同种类信息互通共享。另一方面要在纵向立体监管下功夫,监管领导干部在本地和异地、在任和离任工作、生活、交友状况,是否歪曲或者隐瞒事实,考察对党和组织的忠诚度,实现无盲区科学监管,让“两面人”无处藏身。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