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故事:高述红

访问次数: 444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07-23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盛夏的早晨,芜湖老字号耿福兴的门口,总是排着长队,食客们静候着,只为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虾子面,或是一笼香喷喷的小笼包。这不仅是最地道的家乡味儿,也是一天惬意幸福的开始。

  可谁又想到,这个芜湖本土的老字号品牌,在多年前曾陷入“危机”。

  2001年,原国营老店耿福兴店面被拆迁,员工下岗并已经三个月未领工资。就在这紧要关头,如今耿福兴的掌门人高述红毅然出资4万元认购了耿福兴商标,继而一一登门拜访店里的大师傅们,诚邀他们重新出山。

  “我下过岗,理解他们的心情。原耿福兴的员工只要愿意留下来,可以一个不落地回来,保证工资到月准时全额发放。”高述红的承诺,令员工感动,早先离岗的员工自愿回到原来的岗位上。

  不久,装饰一新的耿福兴酒楼便在凤凰美食街涅槃重生。

  为了保持小笼汤包等品牌点心原汁原味,从食材采购到制作工艺,高述红都亲自把关,一丝不苟。“我们的虾籽面,只选用长江流域的青虾作籽为材料。如果虾籽量跟不上,我们将立即停售,等虾籽再次上市时,再告知顾客前来品尝。”高述红介绍,耿福兴每年都要派专人去长江流域的几个固定区域收购虾籽,保证原料的货真价实。

  不忘根本,永保感恩之心。“优秀的徽菜和他的传承人首先讲的是良心。”在她的精心努力下,“耿福兴”相继获得“中华老字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旅游金牌小吃”等桂冠,央视“走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2》等节目的播出更是让耿福兴小吃“三大件”家喻户晓、名扬四海。

  “我对耿福兴有深厚的感情,也对其发展充满信心。消费者认可老字号,喜欢非遗技艺的传统味道,我会努力将中华美食文化推广传承、发扬光大。”高述红说。

  去年年尾,作为“中华老字号”的耿福兴应邀参加商务部和故宫联合举办的“进故宫过大年”展销活动。由于故宫单位的特殊性,主办方要求展销商品不能动电动火以确保安全。那耿福兴的小笼汤包、虾籽面怎么做呢?有人出主意说,“北方冷,就带冷冻的去吧,也看不出来。”

  “食材的新鲜是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耿福兴老字号来之不易,我们不能欺骗客户,自己砸了招牌,更不能在皇城根丢人现眼。”思考良久后,高述红决定把师傅们和器材设备一起带上京城。

  一个小小的举动与坚持,却付出了较为高昂的展销成本。高述红笑笑说:“我们到故宫这儿来面对的是全世界,是为了宣传安徽的美食文化,不能太计较了。小事不小,小中见大。”

  长期以来,高述红始终不渝地坚守着以义为利、以德治业的徽商传统,坚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做百姓放心餐饮,精心维护百年老字号品牌,努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芜湖的地方风味做成了满腹锦绣的大文章,成为当代“女徽商”中的一面旗帜。(记者 徐慧媛)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