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生明,廉生威”。干部能否做到廉洁从政、两袖清风,是判断其是否有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价值观的重要依据,也是考量政治观念、作风立场的一把“标尺”。将“廉”字写大,私利私欲自然萎缩变小,将“廉”字写正,歪风邪气必然烟消云散。
干部要学会涵养胸中的“廉洁之气”,就要注重小事小节,慎始慎初。东晋名士陆纳享有“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的口碑,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在他任吴兴太守时,权倾朝野的卫将军谢安有一次去看他,对于这位贵客,陆纳不是铺张,只是清茶一碗,辅以饼果招待而已。他的侄子很不理解,擅自办了一大桌菜肴招待他们,却被陆纳杖责训斥,“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陆纳“以茶养廉”,既是一种尚俭戒奢的态度,更是对自己为官品质的内在要求。
揆诸当下,一些地方少数干部对“廉”字认识不清,从思想上、修养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行讲排场,一个人下乡,一群人陪同;热衷于吃喝,非特色不吃,非佳酿不饮;搞阳奉阴违,讲廉洁从政口号喊得震天,行动上迟缓呆板。这样的行为无疑是错误的,是与党纪党规要求相违背的。长此以往,不仅会在党员干部中造成恶劣的影响,更会败坏党风、助长歪风,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的干部,必须要有高度的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力度不减,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反“四风”的要求不变。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和中央对全党、全体党员干部在如何反腐倡廉,加强作风建设,筑牢思想堤坝,涵养廉洁自律精神方面的要求反复强调,严之又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写入其中,更是再鲜明不过的信号。
党员干部只有一笔一划写好“廉”字,时刻加强自我约束,及时清除思想上的污垢,才能释放最大的动能,堂堂正正为官,踏踏实实干事;才能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植于心,做到凝民心、聚民力;才能不忘初心,不负人民群众的期待,牢记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干好党和人民的事业。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