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春天”

访问次数: 179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12-26

[字体: ]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12月23日,由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民法总则“合体”而成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中国民法典呼之欲出,一个崭新的民法典时代正在朝我们走来。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更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智慧结晶。全面依法治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坚实保障。制订一部中国民法典,是几代民法学者和中国公民的共同夙愿。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根据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到2019年12月,将2017年3月出台的民法总则同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这部中国民法典,将把中华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将进一步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基石,也必将成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鲜明航标。

  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历程,映射的是伟大时代的伟大奋进征程。1986年,我国出台了民法通则,结束了新中国没有系统民事立法的历史。记得刚有民法通则的时候,大多数老百姓还不知道什么是“法人”。时至今日,各类法人被写入民法总则、编进民法典草案,这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社会从闭塞到开放,国人法治意识从淡薄到高涨的过程。从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到2017年施行民法总则,再到即将呼之欲出的民法典,中国走过了三十多年。几十年的民事立法,在法律条文变迁的字里行间,刻写下了中国从改革开放迈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沧桑巨变。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民法典编纂工作也将进入收尾阶段,这是永载史册的立法盛事,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编纂民法典,解答时代命题。“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的国家。”民法典是对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面呵护,民事权利的保护、民法的繁荣,也事关国家治理。和其他国家的民法典相比,我国《民法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凝聚着人民的呼声与时代的期盼。从明确禁止高利放贷、进一步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到合理确定无效婚姻的情形、完善高空抛物坠物责任规则,这些民法典草案的看点,也是中国民法典的亮点。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国民法典,坚守的是法治中国的不泯初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需要和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这样的民法典,必定会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伟大民法典。

  “风起于青萍之末,其来也渐,其入也深。”民法典的制定,不是民法学者或立法机关一个草案的提出和通过即可大功告成的。它需要不断的修订和完善,需要各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心怀敬畏和期待,沿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新春天。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