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开发区创新升级明确“路线图”

访问次数: 290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0-09-02

[字体: ]

    ◎明年所有开发区均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支持与沪苏浙建设省际合作园区

  ◎推行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等事项区域评估

  11月26日在马鞍山召开的全省开发区创新升级推进大会作出了增强开发区创新动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等新部署。我省将着力在开发区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依托开发区建设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开发区提升创新能力,到2020年实现所有开发区均建设一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我省将着力推动开发区做强主导产业、打造优势集群,选择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创建创新型特色产业园。 2018年,全省各级开发区贡献了全省63.2%的规上工业增加值、89.1%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5.4%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5.5%的进出口总额和78.5%的实际利用外资。今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首批认定的合肥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和铜陵市先进结构材料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均位于开发区,滁州高新区智能测控装置等一批特色园区逐步形成,县域开发区中已经形成22个产值过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为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我省将推动各开发区聚焦主导产业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进一步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

  开发区将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扩展创新平台,创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高度关联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创建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全省开发区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38个,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占全省的60%,仅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就有8个院士工作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

  我省还将推动开发区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充分利用我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两大平台,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采取“飞地经济”等模式与沪苏浙园区、企业等不同主体开展合作,建设省际合作园区。2018年,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7家开发区利用省外资金突破100亿元,60家开发区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

  开发区还将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灵活高效的人事管理模式。按照国家规定推行区域评估,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组织对一定区域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等事项进行统一评估,不再对区域内市场主体单独提出评估要求,努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的创业发展高地。

  短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引擎

  开发区是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全省六成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位于开发区的工业企业创造,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开发区创新升级的主攻方向。

  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发区要在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中争当排头兵。要把产业链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进行设计,聚焦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供应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在合理分工中确立比较优势,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链条。要树牢培育“产业生态圈”的思维,完善开发区功能配套,超前布局建设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平台,打造全覆盖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人才、技术、资金以及各类优质创新要素与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无缝链接,打造可持续、可迭代发展的健康产业生态。

  企业是开发区的主体,更是开发区创新升级的主导力量。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要全力以赴稳定企业发展,全面梳理开发区内大中小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一企一策开展精准帮扶,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要建立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储备库,梯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企业。要畅通企业培育和产业生成、企业引进和产业承接的渠道,培育集聚更多市场主体,为开发区创新升级汇聚不竭的动力源泉。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