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肥市委关于大调研常态化制度化部署要求,市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结合本年度编办专项调研课题、改革攻坚方向、日常机构编制工作的现实需要,以“服务发展、保障重点”为指导,贴近基层一线,广泛听取意见,在大调研的过程中聚焦问题、精准施策,确保高质量完成大调研工作任务。
一、坚持问题导向,全力化解专项调研课题难题
市委编办以大调研为契机,聚焦本年度专项调研课题深入开展调研,找准问题症结,认真研究对策措施。一是围绕课题内容选取对象。各调研小组按照各自专项调研课题合理分工,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为调研对象,围绕专项课题收集有效调研信息,提升了调研效率和效果。二是围绕重点问题开门问策。带着“如何推进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深化乡镇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事业单位改革群众最迫切关注的方向”“怎么做才能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法治化水平”等问题,各调研小组采取实地走访、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征集单位负责人、业务经办人、乡镇社区居民等不同层面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吸纳各方良策。三是围绕整改措施集思广益。针对在大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群众反映突出迫切的问题,各调研小组召开联合小组会议,打破组别、集思广益,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以群众利益得到最大保证的角度给出解决方案和办法,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坚持目标导向,努力做到“服务发展、保障重点”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机构编制工作“服务发展、保障重点”的要求为指引,各调研小组侧重选择与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人才强市等重大建设工作紧密相关的单位进行深入调研和深度访谈,摸清实情、搞清底数,加强机构编制保障。一是坚持实事求是。通过实地调研、横向比较、集体研究,对每项机构编制事项都坚持科学论证,对每家单位诉求都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二是坚持科学统筹。按照优化协同高效要求,科学分析论证各单位的机构编制配置与职责履行的匹配度,深入分析职能配置现状,探索职能与编制的数据相关性,统筹调配编制资源,提高体制机制运行的效率效能。三是坚持围绕中心。主动学习借鉴“沪宁杭”等长三角先发地区的先进经验与做法,结合合肥发展现实情况,找准机构编制工作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打造“五高地一示范”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三、坚持结果导向,奋力做好机构改革“下半篇文章”
机构改革后,随着党政机构的撤销、合并,相关的职能也经历着整合和拆分的重塑过程,机构和职责的“化学融合”情况还需进一步调研分析。因此,市委编办将大调研作为推进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结合重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大调研活动。一是聚焦机构改革成果评估。各调研小组在调研过程中,重点关注机构改革后调整较大的单位,全面了解掌握其“三定”规定的执行情况,为后期动态调整收集第一手资料。二是聚焦重点改革任务落实。针对“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后续工作”“事业单位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详细梳理涉改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合理诉求,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合肥实际,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和落实举措。三是聚焦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提升。编制资源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如何使有限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是机构编制工作永恒主题。大调研过程中,各调研小组带着思考认真研究全市机构现状,结合各单位履职情况与可预见的未来发展趋势,探索“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的最优发展路径,切实做好机构改革的“下半篇文章”。(杨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