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加班不是奋斗的正确姿势

访问次数: 1219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1-01-27

[字体: ]

    近期,“996”“007”“715”“白加黑”等过度加班问题已然成为社会的焦点。24日,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主任陆敬波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建立科学的“过劳死”认定体系,加大对企业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处罚力度,是给过度加班现象的当头一棒。

  过度加班成为“东方不败”。2020年9月4日晚,西贝餐饮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关于“996”加班现象的言论引起网络争议,贾国龙在微博直言:“996算个啥”,“我们是‘715、白加黑、夜总会’”。贾国龙解释称,西贝员工经常是每周7天,每天工作15小时,白天加晚上,夜里还总开会。西贝官方回应,强调“715”实际是“西贝员工自主工作状态的一种描述”,并不是一种硬性的标准。原来,打败996的是715。不断升级、不断推崇的过度加班俨然成为“东方不败”。

  过度加班不是奋斗的正确姿势。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职场中人恐怕少有不愿意去奋斗的。动辄将“996”“715”与是否奋斗联系起来,甚至将两者画等号,这是将奋斗标签化、“数字化”,好象员工不加班加点就不在工作似的,好象企业不存在延长工时就显得平庸似的。不同行业,打开奋斗有很多种姿势,适度的、合法的加班也是正确姿势之一,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没有节制的过度加班不是最佳姿势,只是一种疲劳姿势。

  企业不应该对过度加班“过度依赖”。从经济学角度看,员工的加班会生产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无疑对企业是有利的。有必要提醒的是,完全依赖于加班,或对过度加班“过度依赖”,显然只会物及必反。过度加班必然会让员工透支体力,其身体与身心健康面临挑战,长期的“过劳”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试想,在员工常态化过劳的状况下,企业的产品质量能否得到可靠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否由此下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唯有行稳方能致远。

  重提“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劳资关系、劳动关系是重要的生产关系,尤其在当下,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一味追求“生产力”可能是欲速而不达,不妨重新审视“生产关系”。尊重员工的合法权利,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真正形成员工与老板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的格局,就会充分发挥出“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功效,良性的、良好的劳动关系必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是健康的和可持续的。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