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突出“四个新”全面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访问次数: 1997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0-11-09

[字体: ]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要求,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突出“四个新”,大胆探索、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面完成全市139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进一步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凝聚改革“新合力”

一是建立“1+4+N”运行协调机制。市县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召开27次专题会议,高频率调度改革工作。市县均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组建工作专班,构建起“1+4+N”运行协调新机制。二是建立“闭环式”管理调度机制。在全面调研摸底和系统梳理归类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先后出台转企改制工作意见,制定印发职工安置、资产处置等指导意见,建立健全会议、调度等日常管理制度,形成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三报一函”督导机制。创新建立起日报、周报、月报和“工作提示函”督导机制,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累计形成日报表55卷、周台账20本、月总结6份,有力推进改革进程。

二、分类探索改革路径,实现改革“新融合”

一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推进转企改制。通过采取国有独资、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积极创造条件对效益好、潜力大的单位进行转企改制。如市测绘院转企改制后,从原乙级资质升级到行业最高的甲级资质,执业范围得到大幅度拓展。二是转变模式,剥离职责,回归公益属性。通过剥离经营性职责交由企业承担等方式,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如市青少年宫改制后,成为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的重要阵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优化整合,盘活资源,提高编制效益。与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相融合,通过撤销合并等方式对职能弱化、没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单位进行改革。如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属经营性事业单位与职责相近单位进行整合,充实加强公益事业力量。

三、以人为本精准施策,营造改革“新氛围”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增“信心”。发放宣传册1000余本,开展政策宣讲和座谈交流30余次,将改革的各项举措和上级部署宣传到位,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信心,形成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加强矛盾化解,有“耐心”。坚持问题导向,对改革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通过召开职工大会、专题座谈和一对一、点对点解答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解释工作,积极回应合理诉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三是加强安置效果,用“真心”。由个人自由选择安置方式,对于撤销机构的,原则上将人员安置到同一主管部门所属经费形式相同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经营类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在全域内、跨部门统筹安置,拓宽人员分流安置渠道,整个改革过程平稳有序。

四、规范优化资产配置,激发改革“新动力”

一是规范资产处置,严防国有资产流失。按照权属清晰、风险控制、安全完整的原则,对涉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审计和公示,严肃各项改革纪律,做好国有资产清查、处置运营和监管工作,确保国有资产无流失。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对于直接转为企业继续经营的单位,将整体资产产权交由主管部门,委托新成立企业继续使用;对于改制后撤销或整体划转、转变职能的单位,由政府将资产转让给国有公司运营,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优化布局结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通过市场化运营,全面盘活低效闲置国有资产资源,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做优、做大、做强。该市建投集团已成为下辖40个子公司的大型“城市运营商”,资产总额增长约2.6倍,历史性迈进“千亿城投公司”行列,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由A+上调至AA+,成为该市转型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