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访问次数: 3816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1-08-24

[字体: ]

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在战疫战洪战贫大考中顺利完成了各项国土绿化任务。

一、2020年全省国土绿化工作成绩斐然

(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城乡绿化。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防疫条件下积极有序推进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造林绿化两手抓。2020年春季伊始,省林业局、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及时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加快复工复产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关于抓紧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并召开全省春季造林绿化工作视频调度会,对疫情防控期间造林绿化、种苗产供、物资保障等工作进行周密安排。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全省各级绿化委员会、林业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林业经营主体解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发挥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落实防控防护各项措施,聚焦“四旁四边四创”,以多点、分段、错峰等方式开展植树造林。全年完成人工造林89.4万亩、封山育林63.2万亩、退化林修复72.4万亩、森林抚育758.3万亩,均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造林绿化工作中,林业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日一技”在线服务推介先进实用技术156 项,为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统筹推进林长制和林业各项改革。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作出“落实林长制”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的决心信心。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行林长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标志着我省率先探索的林长制改革上升为国家决策部署,并在全国推开。在全省设立30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确定90个体制机制创新点;成立省林长制改革理论研究中心;联合省委组织部举办市县党政负责同志(林长)参加的示范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依托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搭建林长制改革成果展示平台,举办林长制改革高端论坛。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的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并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十大案例。在林长制改革的牵引下,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提升,“五绿”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林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目前,全省累计完成林权抵押贷款233.2亿元,政策性森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

(三)统筹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与部门绿化。省暨合肥市党政军领导在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参加义务植树,以实际行动履行法定植树义务,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做出表率。各地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单位、社会团体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各地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履责形式,开通“互联网+义务植树”,组织适龄公民以捐资方式履行法定植树义务。2020年,全省有3695.3万人次以不同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完成植树9969.3万株(含折算株数),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096个。各级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开展部门绿化,深化“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废弃矿山复绿和交通沿线、河流两岸、城市乡村绿化,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城市、郊野公园。目前,全省已有11个设区的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4个设区的市和32个县(市)进入全国绿化模范市(县)行列,273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城市达到71个、森林城镇达到744个、森林村庄达到5971个。

(四)统筹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与自然保护地建设。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征占用林地定额,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深入推进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化建设,持续开展林业执法行动,挂牌督办20起典型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案件。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稳妥处置野生动物养殖户及转产转业,推进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疫源疫病监测和人工繁育管理三大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拯救及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实行统一监管和分类管理。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方案通过国家评审,野外放归扬子鳄280条。支持合肥市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加强长江、淮河流域湿地保护,新增国家湿地公园4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发生森林火灾8起,受害森林面积10.99公顷,同比分别下降81.4%、74.05%;全面完成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任务,主要松林分布区建立松材线虫病联防联治机制,启动环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靶向防控行动。

(五)统筹林业生态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大力发展高效特色林业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木本油料林、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和林下经济,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林业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定点扶贫。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22127名生态护林员,带动6万多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并组织评选出10名全省最美生态护林员;岳西县生态护林员汪咏生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称号。首次同台举办合肥苗交会和省第八届花卉博览会,线上线下同步呈现,以此搭建了全省林业招商引资、区域林业产业合作平台。全年完成林业招商引资346.5亿元,同比增长43.4%。目前,全省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达3万多家,拥有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3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14家,有力带动了林业产业持续发展。

2020年是“十三五”国土绿化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省高质量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圆满完成了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有效改善了城乡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为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最新的森林资源监测成果,目前,全省森林面积已达6262万亩,森林蓄积量超过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22%。我省森林覆盖率由20% 提升到30%,整整用了30年时间,起于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规划,历经开展林业第二次创业、建设万里绿色长廊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持续推进过程,展现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光辉历程,彰显了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的政治自觉。

这里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森林覆盖率达到30%,既是我省国土绿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也是评价区域生态状况良好的国际公认标准,标志着我省阔步迈入生态强省建设的新征程。

二、高质量推进“十四五”和2021年国土绿化工作

(一)“十四五”全省国土绿化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全面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动力,以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为主抓手,持续开展“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二)“十四五”国土绿化工作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长三角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林业生态系统更加完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5年计划完成造林绿化6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湿地保护率超过53%,森林蓄积量增至2.9亿立方米。

(三)2021年国土绿化重点工作。2021年是全省国土绿化“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重点做好以下6项工作:

  1. 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全面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立重点功能区省级林长制度,推进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加快林长制立法工作,实施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汇森林、金银森林、活力森林五大行动,健全“五绿”协同推进体制机制。
  2. 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打造成水清岸绿、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为全省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具体任务:一是围绕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持续开展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行动,打造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安徽样板;二是围绕建设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全面加强淮河干支流两侧植树造林,促进沿淮和皖北地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三是围绕江淮运河“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沿线丘陵岗地和荒坡荒地造林,推动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四是围绕建设新安江百里画廊,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培育,加快建立符合分类经营要求的现代森林经营体系,打造皖南地区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3. 拓展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围绕全国人大颁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决议》40周年,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全面推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营造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公众国土绿化参与度。
  4. 开展“森林创建”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四项创建,完善提升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绿化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建设行动。具体任务是:2021年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退化林修复70万亩,森林抚育500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4个、省级森林城镇40个、省级森林村庄400个目标任务,全面建成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
  5.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接国土“三调”成果,优化提升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开展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实施一批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小微湿地治理项目,高水平建设环巢湖湿地;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组织申报黄山国家公园,按国家部署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升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开发和联防联治,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5年攻坚和环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靶向防控行动;完善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全面落实森林防火措施。
  6. 创新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森林培育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积极探索实施林业碳汇开发、交易项目;着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林下经济、苗木花卉、竹木培育加工、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等产业,打造区域性林业产业集群;巩固拓展林业脱贫攻坚成果,选好用好生态护林员,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优化升级林业产业结构,综合提升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