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旗渠精神 接续奋斗创未来

访问次数: 1393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2-11-14

[字体: ]

    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重要讲话

  10年来,安徽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近3593亿元,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运行——

  护江淮安澜 保百姓安居

  曾几何时,安徽水旱灾害频发,水患严重,给江淮儿女带来深重灾难。

  如今,安徽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江河安澜、百姓安居的梦想照进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空间均衡、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强化水利设施建设。如今,星罗棋布的水库、纵横交错的河渠、遍布全省的供水工程,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10年来,我省实施淮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治理工程57项,中小河流累计治理长度8049公里,其中干流河道长度5600公里,以引江济淮、淮水北调为代表的全省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已基本建成,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近3593亿元,成效巨大。

  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建设,我省现有各类水库5493座,总库容200.4亿立方米,国家级行蓄洪区21处。

  北看淮河。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形成了由水库、堤防、行蓄洪区、分洪河道和控制性枢纽等组成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淮北大堤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中看长江。加固后的长江干流重要堤防可防御1954年型洪水,其他堤防可防御1998年型洪水;

  南看新安江。新安江流域实施了综合治理,建设了上游水库,新安江干流黄山市城区段防洪标准基本达到100年一遇。

  2020年夏 ,安徽遭遇严重洪涝灾害,一座座水利工程构筑起防汛抗洪的 “铜墙铁壁”。全省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长江、淮河、巢湖干堤等重要堤防没有出现损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没有受到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 有受到影响,取得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

  2022年是安徽水旱灾害防御极不平凡的一年,少雨叠加高温和长江超低水位,淮河以南地区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保障了粮食丰产和城乡供水安全。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水利兴,为民安居、仓廪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安徽骨干水网,水资源配置格局更完善。以淮河干流、长江干流、新安江干流、淠河总干渠-滁河干渠-滁河为横,以引江济淮、驷马山引江为纵,作为全省骨干水资源调配通道,以淠史杭等大型引、调、供水工程为主要依托,湖库闸坝为主要调蓄结点,通过区域水系连通,织密水系网络、补齐配置短板、提升供水能力,打造安全高效、调配有序的供水体系。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水利惠民 作用更凸显。全省233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加快实施,淮河以南地区 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

  “一代又一代安徽水利人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先后建成一大批重大水利基 础设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防洪、除涝、 灌溉、供水工程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省水利厅厅长张肖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实干苦干的动力,按照省委、省政府水利建设暨防汛抗旱会议部署要求,统筹抓好重大水利建设、水旱灾害防御、 农村供水保障、河湖管理保护等重点水利工作,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应有贡献。

  探访红旗渠 丰碑立太行

  初冬的太行层林尽染,斑斓如画,缠绕于半山腰的红旗渠水,静静流淌。

  11月11日,红旗渠纪念馆一开馆就迎来一批游客。老家山西的游客张先生与几位好友相约自驾而来,被馆内展出的400多幅当年修渠的照片、2000多件珍贵实物深深吸引。

  “之前看过《红旗渠》电视剧,感觉挺震撼。这次过来,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设备的展示、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让我们更受教育,很感动。”张先生说,要把修渠故事和红旗渠精神带回去,讲给家人朋友听。

  如今,红旗渠纪念馆所在的红旗渠风景区已成为国家5A级风景区,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寻找精神动力。红旗渠干部学院和红旗渠纪念馆等,更是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的重要党性教育基地之一。

  “我从小喝着红旗渠水长大,现在又在红旗渠景区工作,我的任务就是做好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林州市红旗渠景区负责人林永艺表示,新的征程中,将永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创新拓展红色研学,全面提升服务品质,让来到红旗渠的游客更好地感悟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

  岁月流逝,精神赓续。60多年前,为了一渠清水,林州(原林县)十万大军苦战太行近10年,将一条“人工天河”镌刻在太行之巅,由此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74岁的张买江,曾是修建红旗渠时工地上最小的建设者之一。老人的父亲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不幸牺牲,年仅13岁的他“接棒”踏上修渠路。“我负责把用秃的铁钻收集起来,到铁匠炉上磨尖钻头,再背到工地让大家用。后来还干放炮、石匠、铁匠等技术活儿……”

  一条红旗渠,三代齐坚守。如今,老人的儿子在林州合涧渠管所工作,负责管渠护渠。

  半个多世纪以来,秉持红旗渠精神,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一路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书写传奇。

  如今的林州,一城青山半城湖。2020年,该市先后投资近20亿元完成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投资7500万元对43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最大限度涵养水源。仅用一年多时间,红旗渠十二支渠、关林沟及黄华河,与洹河、桃园河等形成了水系大循环。

  当下,城北有黄华河景观公园,东有龙湖水域,南有桃园河湿地,行走在城区,一路景色秀丽,宛如画卷。

  新时代的林州美而富。数据显示,2021年林州市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69元,较2016年增长41.6%。

  太行山下,红旗渠畔,但见城区高楼挺拔,街巷整洁明净;山区民宿星罗棋布,如诗如画……这是历经60载春风化雨、脱胎换骨的新林州。

  让长江淮河如期“牵手”

  立冬时节,天气晴好。驾车驶达合肥高新区城西桥村附近,引江济淮蜀山泵站枢纽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高达几十米的大型泵站蔚为壮观,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泵站内,工人们在忙着装修和调试。

  作为引江济淮八大枢纽中难度最高、体量最大的工程,今年9月30日,泵站已完成试通水通航,预计12月底投入使用。

  泵站不远处,是一条笔直的“河流”,中间被闸门隔为两段,东侧水位低,西侧水位高。这就是沟通长江与淮河的“江淮运河”。

  “你看,东侧是从长江引来的水,大概6米多高,西侧是抬高后的水,经过泵站抽水抬升,抬高至12.7米的高度,与淮河水位平齐,然后翻越江淮分水岭,经瓦埠湖、东淝河一路输送到淮河。”安徽引江济淮集团公司合肥建管处工程师杨明明说。

  要让江水“坐电梯”升高到相当于4层楼的高度,每一秒钟都有300吨江水被抬高,泵站必须“‘力气’大、动力足”。何来这么大的“力气”?据介绍,蜀山泵站总装机6万千瓦、单机7500千瓦,8台机组总提水流量340立方米/秒,工程建成后,将是亚洲装机、流量最大的混流泵站。

  大型施工机械、现代水利科技、网络信息技术……让新时代的水利工程建设如虎添翼,效率大大提高,似乎与10万人修建红旗渠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事实上,规模浩大的引江济淮工程也曾有不少难题与考验,但迎难而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未曾改变。

  “蜀山泵站自2019年初建设以来,我们都在一路奋进、一路攻坚克难。”中国水电五局引江济淮蜀山项目部副经理薛云峰感慨地说,不仅面临过大型崩解岩、膨胀土等技术难题,还遇到过疫情导致停工以及高温、强降雨等天气影响的困难,但他们依然保障了施工质量和速度。

  比如膨胀土,这种土质在江淮分水岭地区比较常见,它遇水则粘,干了则硬,施工难度大。施工方采用了水泥改性土换填施工技术,克服了这个技术难题。疫情等不可预知的因素,也是很大挑战,但通过重新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抢抓工期,保障了项目按质按时完成。

  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在夏天,进水闸浇筑时,白天几乎热得没法施工,密闭空间内温度高达六七十摄氏度,只能选择夜晚干,大风扇对着工人吹,半小时一班轮班进去,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工人中暑,满头大汗的他们,出来后还说‘能顶得住’。就这样,我们一班又一班,把这些‘硬骨头’啃下了。”薛云峰感动地说。

  尤令薛云峰难忘的是,在进水流道钢筋模板安装中,扎钢筋难度很大,人要钻到几十厘米宽的狭窄空间里,只能让身材干瘦又有力气的工人进去。“在那么窄的空间里扎钢筋,身体不能动,一干就是半天时间。公司领导感动地说,这就是咱们工人的奉献精神,一定要重奖这批工人。”薛云峰说。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但奋进的力量依旧澎湃,奉献的精神熠熠生辉。

  “当年,我们的先辈修建红旗渠时,工程量浩大、施工环境恶劣,还面临资金物资技术匮乏等种种挑战,红旗渠精神,值得我们新时代的水利建设者学习”。杨明明表示,工程试通水通航在即,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做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确保高质量高水平铸就历史性工程,为早日实现江淮沟通的梦想作出应有贡献。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