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足迹叫“时时放心不下”

访问次数: 142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3-01-06

[字体: ]

    2022年,从年头忙到年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那些看过的人、讲过的事、部署的工作,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一句“时时放心不下”,饱含深情,令人动容。

  “时时放心不下”体现着浓浓的为民情怀,共产党人以“脚踏实地”的干事作风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这种执着追求一百多年来从未改变。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看“非遗黎锦”;到四川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看“天府粮仓”;到辽宁沈阳牡丹社区看“老旧小区改造”;到新疆看“一带一路”……他的足迹遍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他勉励共产党人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的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我们都是脚踏实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积小胜为大胜。我们有定力、有韧性。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踔厉奋发,这样努力下去一定会更好。”一年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个人养老金制度扬帆起航、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及基础养老金“水涨船高”……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时时放心不下”体现着一以贯之的居安思危,共产党人以“自力更生”的实际行动诠释“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当前,面对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严峻,我们要有一种底线意识、危机意识。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最重要的还是要办好我们自己的事。这一年,在海南,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在湖北武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在辽宁沈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在陕西延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靠自己”的战略定力,给了我们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底气。神州十五成功对接“天宫”、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C919顺利完成100小时的验证飞行。我们通过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创造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时时放心不下”体现着矢志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共产党人以“全力尽责”的奋进姿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始终全力尽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冬奥场馆里指出:“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生产一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我们更要做制造强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在公园文化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能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继续向前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望2022,对于民族复兴蓝图的谋划部署,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行程始终。

  “心中常有牵挂”,所以“时时放心不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共产党人“时时放心不下”的是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为之忘我奋斗的是人民群众的富裕安康。2023年,这样的足迹将更多、更深!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