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发行往事

访问次数: 290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4-09-27

[字体: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由于当时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尚未成立,筹备发行新中国第一套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的任务就交由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邮政总局来承担。新中国的成立与新中国邮票的发行几乎同步。

  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仅仅过了8天,1949年10月8日,以华北邮政总局名义发行的新中国第一套邮票,也是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面世,这套邮票共4枚,图案相同,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翠绿色和紫色。邮票画面上的天安门象征着新中国,印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的宫灯在城楼前迎风飘扬,象征着喜庆。高悬的政协会徽形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纪念邮票上的出现具有深远意义。

  承担新中国第一套邮票发行工作的具体承办人之一是从东北南下的干部,名叫邓连普。

  邓连普(1921—2012),生于沈阳。1945年东北解放后,在东北邮政管理局下属的西丰邮局工作。1948年随军南下,任华北邮电局联络员。

  北平和平解放以后,邓连普接受筹备发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的任务。他找到了从延安来的、曾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的著名画家张仃以及钟灵,请他们来设计纪1邮票图稿。两位画家连夜赶画出了一张铅笔图稿。图稿上方是充满喜庆气氛的大宫灯,上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主图是欢庆解放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通过雄伟的天安门,另外,还绘有正飞翔在天空的人民空军银鹰。

  张仃1932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宣传抗日。1938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并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5年任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平津学生班班主任和东北画报社总编辑。1949年春沈阳解放,被派到沈阳参加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的筹建工作。1949年夏季,到北京为中央军委主编《解放军三年战绩》画册。画册编完,参加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紧接着参加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美术设计工作,以及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

  45年后,张仃回忆当年设计新中国第一套邮票情景:

  当我接受了周总理提出要为全国政协会议设计邮票的任务时,我只是个三十刚出头的小青年。平生第一次设计邮票,对方寸邮票的特点、规律一概不知,但任务就是命令。当时工作头绪很多,我住在瀛台,一会儿要跑到怀仁堂,一会儿又要跑到勤政殿,抽时间查找和翻阅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记得那时邮电部还没有成立,是华北邮政总局承担邮票工作,与我联系的是现在著名的邮票设计家孙传哲先生。我从孙先生那儿了解了一些邮票设计须知,以后便在16开纸上铅笔稿。从接受任务到画出图稿,仅用了4天时间。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作仍然保持战争年代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组织上交给任务,一般只给两个内容,一是什么任务,二是时间要求。一切自己去创造,在干中学习,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新中国第一套邮票诞生

  当时,北京承印邮票的印刷厂,只能采用雕刻版一种印刷方法。而雕刻版印刷工艺比较复杂,整个工序完全由手工操作。雕刻制作一枚邮票图稿,需要较长时间,在当时这是不允许的。而采用胶版印刷,制版工艺简单得多,可以大大缩短印刷周期。为了尽早发行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决定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用胶印印刷。

  但是,这两位画家对邮票设计的要求不甚了解,画出的图稿无法制版。心急如焚的邓连普匆匆赶到上海,将图稿交给上海商务印书馆。接着,解放军驻沪供应处军代表找到了设计师孙传哲,请他为这套邮票绘制出合乎印刷要求的平凹版图稿。

  其背后还有个小故事,在距会议正式召开仅余两天之时,邓连普接到了重要通知:“将纪念邮票上的铭记由‘华北人民邮政’改为‘中华人民邮政’,以便用于全国统一发行。”于是,邓连普当机立断请邮票设计师孙传哲对设计样稿进行修改,这才赶上了印刷时间。

  “纪1”的发行也揭开了新中国邮票发行史新的一页。为了便于邮票发行部门的管理工作和集邮爱好者的收集,新中国邮票首创了邮票志号,并印在纪念、特种邮票上,成为新中国邮票的显著特色之一。

  孙传哲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院西洋画系,两年后进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深造,师法徐悲鸿、潘玉良等,1936年毕业。1947年考入当时的南京交通部邮政总局驻沪邮政供应处任专职邮票设计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转入邮电部,从事专业邮票设计工作。1952年至1969年,先后担任邮电部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制作组负责人,邮票发行局设计室主任。邮票设计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从1947年3月参与设计邮票开始,至1985年,他共设计或参与设计150余套邮票。

  孙传哲具有丰富的邮票设计实践经验,他在《情系方寸——我的邮票设计道路》一书中有一段论述,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邮票设计艺术的深刻理解:“邮票设计家有两支笔:一支是设计家亲手掌握的画笔,另一支是邮票印刷机。邮票设计家应以适合印刷的构图方法、色彩来驾驭‘印刷机器’这支画笔,使印出的邮票尽量如实地还原画稿,甚至锦上添花。因此可以这样说,一个优秀的邮票设计家往往也是一个优秀的画家,而一个优秀的画家却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邮票设计家。”

  最后,上海商务印书馆圆满完成了这套邮票的印制任务。新中国第一套邮票终于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上的邮政铭记是“中华人民邮政”,与现在发行邮票上的邮政铭记“中国邮政”不同。以“中华人民邮政”铭记发行的新中国早期邮票只有三套,除了《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外,还有纪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纪3《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会议纪念》。从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开始,邮票上的铭记改为“中国人民邮政”,一直延续到1991年。从1992年开始,我国邮票的邮政铭记根据万国邮联的相关规定,改为“中国邮政 CHINA”,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8日,新中国的第一套邮票,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发行。细心的集邮者发现,在各枚邮票的最下方,还有这样一行字,“纪1(4—1)”“纪1(4—2)”等等。这些表述是邮票志号,“纪1”表示该套邮票为纪念邮票第一套。“4—1”表示该套邮票共4枚,这是其中的第一枚。

  在邮票上印制志号是邓连普先生的创举,目的是便于邮票发行工作的管理及集邮者的收集。从新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开始,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上都分别印制了不同的志号,这也成为新中国邮票的显著特色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东北地区与关内的货币不同,互相不能通用,因此在发行这套邮票的同时,又发行了加印有“东北贴用”字样的一组邮票。1955年1月10日这两组邮票都曾再版印刷,因此,这套邮票创下两项“第一”,也成为新中国纪念邮票中第一套分两个组别的邮票。(刘建辉)(人民政协报)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