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宁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贯彻省委“人才兴皖工程”决策部署,持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编制资源统筹配置,致力打造人才“引、用、育、留”生态圈,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打造人才服务体系,构建齐抓共管格局。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改革,组建县委人才工作局,在县委组织部挂牌,履行牵头抓总职能。在县人社局设立“县人才综合服务中心”,统一承担全县人才综合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等工作。在县科工信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委等重要领域设立人才工作科或明确人才工作职责承担科室,推动形成上下贯通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
二是畅通人才引进渠道,构筑近悦远来生态。聚焦紧缺专业人才,创新设立人才引进编制周转池,调剂事业编制提供专项保障,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循环使用,专编专用、人退编收、空编置换”,通过用人单位申请、人才部门审定、县委编委核准的方式开辟“绿色”通道,引进优秀硕士研究生到县直事业单位工作。创新人才招引方式,在组织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公开招聘的基础上,到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多途径为重点经济领域及基层招录、引进各类人才。
三是优化人才管理模式,形成千帆竞发局面。在农业领域,探索政产学研用结合模式,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设立怀宁县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为怀宁县柔性引进专家学者,成立粮食、蓝莓等产业联盟,为农业产业发展赋能增效,怀宁蓝莓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在经济开发区领域,探索实行“管委会+公司”、“编制+员额”的管理模式,实行全员岗位竞聘制、末位淘汰制,允许发展服务公司根据发展需要自主招聘引进专业人员,县经开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在教育领域,在把握控编原则前提下,根据城乡学生数变化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采取公开招聘、高校直招、定向培养、交流轮岗等方式,教育编制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在卫生健康领域,与市立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驻点专家、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用好县直公立医院及医共体乡镇卫生院两个“周转池”,形成医疗卫生专技人员从“员额池”到“周转池”再到“自建池”的有序流动,有效发挥编制的正向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