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质效,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数据质量再提升,怀宁县委编办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聚焦“四项举措”,着力夯实数据基础、规范流程管理、强化监督检查、拓展数据应用,不断推动实名制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升级赋能。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提供数据基础保障。县委编办明确专人专责,持续加强实名制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动态管理。第一时间对照最新“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调整文件,及时调整完善相关单位的机构设置、编制数、职数配置和内设机构等相关数据,确保数据内容与改革实际同步更新。同时,对涉及转隶、调动人员信息进行变更,做到文件印发与系统维护同步跟进,确保调整情况在实名制系统中真实、完整、准确反映。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规范路径流程管理。坚持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根本遵循,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用编进人计划管理,进一步细化实名制管理各项流程。用编管理坚持重点保障、基层优先、科学调配,并为各单位人事干部提供“点对点”“一对一”业务指导,确保各类数据调整有依据、管理流程可追溯,实现机构编制调整与数据维护同步推进、相互印证,进一步提升实名制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三是压实监督责任,提升部门协作水平。将实名制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深度融合,定期开展自查自纠、专项评估和实地检查,确保机构编制数据真实、问题清零。县委编办注重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定期对实名制系统数据进行核查,确保系统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今年通过比对县人社局社保系统的人员信息,对实名制系统进行了数据查漏补缺和错误修正。同时,加大对各单位实名制系统数据更新情况的督导检查,推动全县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口径统一、更新有序、录入精准。
四是拓展数据应用,释放管理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和研判功能,县委编办不定期开展超编空编、领导职数空缺、年度退休等重点数据的动态监测,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围绕控编减编、优化资源配置、服务重点工作等,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推动实名制系统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从“数据录入”向“数据赋能”升级,为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