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三进泰州

访问次数: 98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5-22

[字体: ]

1939年春,根据中共中央确立的“东进北上”的战略方针,陈毅命所属的苏皖支队、挺进纵队进军苏中苏北。驻扎在苏中泰州、姜堰的是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部,“二李”拥有兵力2万多人,紧邻长江北岸,新四军想要渡江北上,得到他们的支持是重要条件。

在国民党内,李明扬的资历非常老,主张抗日,但是在韩德勤的管辖下,李明扬处处遭受排挤,心里十分不服气。

陈毅、粟裕深入剖析了苏中、苏北的政治局势与各方力量,提出了“击敌、联李、孤韩”的斗争策略。为了争取“二李”的支持,陈毅在8个月内3次亲赴泰州城做“二李”的工作。

1939年7月16日,陈毅第一次到泰州对“二李”作礼节性的访问。经过会谈,“二李”表示愿意团结抗战。此后,陈毅得知韩德勤扣发李部弹药,慷慨赠予子弹2万发。不久,陈毅接到李明扬的求助:他在第三战区搞到了10多万发子弹,但第三战区的仓库远在几百里外的安徽南部山区,要人挑肩扛、经过日军严密封锁地区,“二李”对此感到无能为力。陈毅得知后,立即找二支队的副司令粟裕商量,当即派二支队第四团副团长陶勇率一个加强营前去帮助押运这批弹药,并将子弹顺利送到江北,“二李”非常感动。

1939年12月2日,陈毅第二次走进泰州城。这一次,李长江亲自到泰州的西城门外迎候,李明扬在泰山寺的大门口迎接,双方进行了真诚的商谈。陈毅诚恳地解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统一战线方针,表明了新四军团结友军共同抗日的诚意。李明扬向陈毅表示,他们真心欢迎新四军到苏北抗战,他们将全力协助,要粮有粮、要人有人。陈毅和李明扬在抗日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达成了三条口头协议:(一)新四军到苏北,可在海安、如皋一带,“二李”在服装、粮食上保障供应;(二)新四军必须消灭韩德勤在江阴的张少华部,切断第三战区顾祝同与韩德勤之间的联络和交通;(三)韩德勤如要吞并“二李”,新四军协助“二李”,韩要攻打新四军,“二李”可按兵不动,也可以弹药支援新四军,帮助治疗伤病员。

陈毅从泰州返回后,立即将其和“二李”会谈的情况汇报给项英,项英又电告中央军委。毛泽东接电后,立即复电表示同意。之后,新四军在苏中地区迅速发展壮大。

新四军的迅速崛起令韩德勤惶恐不安。1940年春,他调动两个半主力旅围攻新四军抗日根据地中心半塔集(位于安徽来安县境内)。同时,他还拉拢“二李”,煽动“二李”将新四军赶回江南。千钧一发之际,陈毅当即派叶飞带领5个营去支援半塔集。这样,苏中沿江地区只剩下1个营了,为了防备出现韩、李联合攻打新四军的不利局面,陈毅第三次秘密走进泰州城,劝说“二李”以团结抗战为重,不要上韩德勤的当。

1940年6月下旬,李明扬不在泰州时,李长江在韩德勤的挑拨下,指挥13个团的兵力(相当于新四军挺进纵队的10倍)向新四军挺进纵队驻地郭村发起进攻。挺进纵队不得不奋力反击,最终歼灭了李长江部3个团的兵力,李长江不得不命令部队全线撤退。在部队进至泰州城下之时,陈毅命令部队立刻停止进攻,并主动与“二李”议和,释放俘虏并退出了所占的“二李”防区。

新四军挟大胜之威而主动言和,使“二李”深受震动和感动,同新四军在原来的基础上达成了新的合作。之后,粟裕率苏南主力渡江北上和江北新四军会合东进黄桥时,“二李”如约让路。在黄桥决战时,严守“日行五里,朝天放枪”的约定、保持中立,甚至暗中为新四军提供情报。(胡遵远    作者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