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委编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指引,突出前置调研作用,强化机构编制动议论证,推动党的执政资源精准配置,提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
精准选题,夯实论证基础。聚焦“政策落地、机制创新、民生保障、难题破解”目标,推行班子成员“点单式+导师制”调研模式,针对机关事业单位职能交叉等突出问题开展机构改革实施政策性调研,梳理职能运行瓶颈,为改革方案制定奠定基础。着眼部门主责主业不实、编制效益不高、分工协同不清等问题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前瞻性调研,探索“三定”规定细化路径。围绕配置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深入开展基础性调研,探索完善中小学、基层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有效举措。三年来机关干部揭榜领题20余个课题,形成多篇高质量调研成果,筑牢论证根基。
一线解题,提升论证质效。遵循“三查三核”工作法(查沿革核依据、查案例核标准、查风险核可行性),实现“凡动议必调研,凡调整必论证”。深耕数据“责任田”,依托智慧编制等实名制平台建立机构编制“全生命周期台账”,动态分析人员结构、岗位饱和度及未来退休趋势,为论证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严把论证“入口关”,出台《关于规范机构编制事项办理程序的通知》等3项制度规范,以“法规依据、现实需求、集体决策、权限匹配”为原则,杜绝盲目增编设岗,对政策不符事项坚决退回。践行“深、实、细、准”调研准则,通过座谈讨论摸诉求、登门调查核实情、风险评估防隐患,有力破解基层治理、人才引进等一线难题。
实绩答题,释放改革红利。树牢“补短板、顺职能、优机构”理念,深化经开区雇员制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积极探索“小散弱”事业单位改革,打破机构编制“只增不减”僵局,推进事业单位“瘦身健体”。推进疾控“三合一”改革,从职能体系上确保疾控和卫生监督工作全覆盖、无死角。着眼经济发展大局,推动设立桐城市铁路服务中心,促进桐城市铁路建设项目融入国家发展规划。建立镇街履职事项清单解决校外培训监管、电动车消防管理等交叉扯皮难题,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聚焦民生本位盘活编制资源,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统筹民生需求,调剂编制300余名,建立教育、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优化编制资源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下一步,桐城市委编办将聚焦发展与民生,深化调研对机构编制论证支撑作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撰稿:江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