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委编办结合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在杜集区镇(街道)试点深化“机构+岗位”管理模式,探索推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形成1个区级指导意见和5个镇(街道)岗位管理办法,切实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一是建立“机构+岗位”运行模式。指导杜集区委编办制定镇(街道)人员岗位参考目录,要求各镇(街道)在统一设置“6+1+n”机构的基础上,结合参考目录,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等不同形式设置岗位。目前,镇(街道)统一设置了“四办三中心一队”的机构框架,平均设置了37个岗位,形成了“机构+岗位”运行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打破“编内+编外”身份界限。杜集区委编办印发《关于在镇(街道)探索推行“机构+岗位”运行管理的通知》,支持各镇(街道)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加大行政、事业、编外等各类人员统筹使用力度,除领导班子成员外,其他所有人员统一纳入岗位管理,淡化人员身份,表现优秀的人员原则上均可担任岗位主管或岗位副主管,充分调动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完善“管理+考核”配套制度。杜集区5个镇(街道)均印发《岗位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岗位层级设置与职责、岗位任职条件与程序、岗位人员考核等具体办法,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把合适的人选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激发基层人员干事创业热情。今年上半年,矿山集街道高技术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4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1.9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新增限上商贸单位3家,圆满完成发展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