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迅即参与海地地震救援行动

访问次数: 3707                        发布时间:2010-01-14

[字体: ]

 1月13日,由50名队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集结,准备奔赴海地地震灾区救援。

新华网北京113电(记者李诗佳)132030分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身着橘红色救援服、头戴红黄相间头盔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带生命探测仪等抢险救护装备和大量物资、药品,乘专机赶赴万里之外的加勒比岛国海地。这时,距离海地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发生还不到15个小时。

    7.3级强烈地震,让风光旖旎的海地变得满目疮痍。房倒屋塌,仅在首都太子港,包括总统府和联合国维和部队总部在内的大批建筑损毁严重;交通、通讯中断;太子港机场关闭;初步估计,可能造成数千人伤亡……

    得悉中国驻海地维和防暴队也有8人被倒塌建筑压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查明情况,想方设法营救被埋人员,保证在海地的中方人员、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的安全。同时,要求中方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对海地救援行动。

    中方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力争在与时间和死神的赛跑中赢得哪怕是一分、一秒。

     “我现在心情很急切,希望能尽快赶到灾区救助伤员。”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来自武警总医院的张雪梅说。

    张雪梅是已经启程飞赴海地的中国国际救援队60多名成员中的一员。这支全天候处于待命状态的队伍,在海地地震发生一小时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救援队由搜救、医疗和后勤保障三部分人员组成, 曾参与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等国地震与海啸的灾难救援,有丰富的经验,是刚刚通过联合国测评的国际上第12支、亚洲第2支重型国际救援队。

    “我们一直与海地红十字会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对方需求,以便运送所需物资。”中国红十字总会一位值班人员说。在决定向海地提供100万美元的国际人道主义紧急援款之后,中国红十字总会又马不停蹄地与海地相关机构联系,准备继续向震区提供最急需的救灾物资。

    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开通了负责答询的24小时热线电话,今天铃声一直响个不停,四面八方的问询纷至沓来,有对在震区工作的亲人的牵挂和忧虑,也有了解如何向震区提供帮助的关切询问。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特地向海地外长尼古拉斯发去慰问电,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灾情的同情和关怀。

    灾难虽远隔重洋,曾经历过汶川特大地震的中国民众却感同身受。新华网专门开设了专题收到数千条留言,“平安”与“祝福”是中国网友使用最多的词。一位网友留言:“全球各地一定会团结一心,共同渡过难关!”另一位网友表示:“愿我们在海地的亲人平安无事。”

    正在海地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天津民警刘津津13日上午已通过卫星电话与其家属进行了联系。她话音急促地说,虽然维和警察居住的简易房有破损,但现在情况还不算太严重。

    灾害面前,全球同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对海地发生强烈地震表示关切。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都表示将向海地提供援助。多米尼加、委内瑞拉等国已经派出救援人员并启运救灾物资。此外,美洲开发银行承诺向海地提供20万美元紧急援助。

    地处加勒比的海地是西半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政府财政预算三成以上都依赖外国援助。近年来,海地并不平静,治安主要依赖约90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

    “我们相信,海地人民在其政府领导和国际社会帮助下,一定能够克服暂时困难,早日重建家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

    中国与国际社会正在携手,拯救“孤岛”的行动已经开始。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