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准《皖江规划》对于安徽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访问次数: 2456                        发布时间:2010-01-27

[字体: ]

国新办于2010122(星期五)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三运、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沈卫国介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

  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三运在发布会上说,112,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专门制订的战略规划,是我省第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规划,也是今年国务院第一个颁布实施的区域规划,对于崛起中的安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批复明确指出: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规划》,是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安徽的一项重大而特殊的任务,也是我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面临的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将按照《规划》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决不辜负中央的重托和厚望。

  安徽居中靠东、沿江通海,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安徽800里,我们称之为八百里皖江。依托这条黄金水道,皖江城市带应运而生、蓬勃兴起。《规划》指出,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诚然如此,这里区位优越,与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800里皖江一、二级岸线总长近600里,干流岸线利用率只有11.3%,开发潜力巨大。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还有非常密集的科教资源,全省95所高校、200多个省级以上科研院所、45个国家及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主要集中在这个区域,合肥市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是国家大科学工程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我省已启动建设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也覆盖到这个区域。

  对于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意见和规划中,把皖江城市带作为六大城市群增长极之一。特别是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特别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我们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中部崛起战略而采取的实际行动和重大举措。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规划》站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高度,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就是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努力构建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具体包括四大战略定位”,即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些战略定位,与国家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定位非常契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示范区建设的厚望和重托,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信息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