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访问次数: 1800                        发布时间:2010-03-16

[字体: ]

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年3月5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一)内需扩大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持续较旺。通过实施政策力度大、群众受惠面广的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和住房消费等措施,优化市场消费环境,有效挖掘了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超过计划1.5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汽车销售1364.5万辆,增长46.2%;家电下乡中标生产企业累计出货量近9000万台,全年销售额1500多亿元;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13万平方米,增长42.1%,带动了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等商品的消费。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7%,低于计划4.7个百分点。

 

图表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

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超过计划10.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其中,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9.9%26.8%33%。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2009年安排中央投资9243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038亿元。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投资占44%,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6%,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3%,灾后恢复重建占14%,其他公共支出占3%。政府投资的扩大,直接增加了即期需求,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对促进经济企稳回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为长期发展夯实了基础。

经济增速逐季加快。四个季度的当季同比增幅分别为6.2%7.9%9.1%10.7%,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超过计划0.7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9.5%8.9%,超过计划1.2个、0.9个和0.3个百分点。消费、投资为经济增长分别贡献了4.6个和8个百分点,弥补了净出口下拉3.9个百分点的缺口。财政金融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国家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超过预算3.7个百分点,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规模之内;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7.7%,超过计划10.7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95940亿元。经济效益逐步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111月实现利润2.59万亿元;在39个工业大类中,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33.5%

 

图表二:200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增长情况。

(二)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

农业保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全年总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超过计划3082万吨。棉花640万吨,没有实现计划目标;油料、糖料产量分别达到3100万吨和1.22亿吨,超过计划100万吨和200万吨。畜牧业、渔业在调整中发展,奶牛养殖下滑势头得到扭转,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增长5%,超过计划242万吨;水产品产量5120万吨,增长4.6%,超过计划220万吨。

 

图表三:粮食总产量及其增产情况。新华社发

    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完善。出台了《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公斤分别提高0.22元和0.26元。实施了玉米、大豆、油菜籽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加大了棉花、食糖的收储力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的收储量分别达到3589.1万吨、686.3万吨、556.9万吨、272万吨和36万吨。制定并及时启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奶业整顿和振兴纲要得到较好落实。运用多种手段加强重要农产品市场调控,解决了农民卖难的问题,保持了主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稳定。

三农投入大幅增加。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72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中央基建投资1890亿元,增长1.5倍;对农民的四项补贴1274.5亿元,增加244.1亿元。银行涉农贷款年末余额突破9万亿元,增长34.8%。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仓储物流设施的建设继续加强,对种养业良种工程、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植保工程和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以及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支持力度加大。

 

图表四: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情况。新华社发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6069万农民受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8.7%,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完成计划任务。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579处,年初确定的增加500万农村沼气用户的目标顺利实现。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8万公里,新增农村电网线路26.6万公里。对80万户农村危房实施了改造,又有9.2万户游牧民实现了定居。农村信息化继续推进,全国已有99.8%的行政村通电话,99.5%的乡镇接通互联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三)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重点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相关细则有序实施。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中央投资安排200亿元技改专项资金支持了4441个技改项目。机械、钢铁、有色、造纸等行业兼并重组取得重要进展。新疆独山子、福建炼化和天津石化3套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高技术制造业扭转了下滑态势,全年增长7.7%。数字电视、生物等产业政策发布实施,卫星应用、生物技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直升机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和专项建设启动,天津总装厂首架空客A320飞机首飞成功,以TDSCDMA为代表的3G网络建设和业务推广力度加大。重大装备本地化工作进展顺利,大型锻件等核电关键设备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动车组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本地化水平明显提高。

    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工作稳步推进。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促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则和政策措施。建立了部门联合信息发布制度,信息引导工作得到加强。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去年又关停小火电机组2617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实现了十一五期间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目标,炼钢、炼铁、煤炭、水泥、电石、铁合金、焦炭、造纸、化纤行业分别淘汰落后产能1691万吨、2113万吨、5000万吨、7416万吨、46万吨、162万吨、1809万吨、50万吨、137万吨。

    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顺利实施。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支出1512亿元,增长30%。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16个重大科技专项全面实施,大天区天文望远镜、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造等重大科学工程顺利完成。知识创新三期工程加快推进。863”973”等国家科技计划和技术创新工程取得重要进展。新建了2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了5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实施了85个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积极推动企业完善研发试验条件。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不断加强。南水北调等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力度加大。京沪、哈大、石武、兰新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有序推进,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全国新增铁路通车里程5557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19公里。新建、改扩建民用机场35个。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和长江干线航道项目加快建设。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呼伦贝尔煤电基地、宁夏能源化工基地全面开工,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工程实现供气。新增发电装机8970万千瓦,又核准了6台百万千瓦机组核电建设项目,青海黄河积石峡、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等大型水电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酒泉基地开工建设。城市电网改造有序推进。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工程开始实施。全年原煤产量30.5亿吨,比上年增长8.8%,超过计划1.5亿吨;原油产量1.89亿吨,低于计划300万吨;发电量3.7万亿千瓦小时,增长6.3%,超过计划738亿千瓦小时。

服务业稳定发展。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财税、供地、价格、金融等方面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一批跨地区、跨行业、带动功能强、支撑作用大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开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社区服务等发展迅猛,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图表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变化情况。新华社发

    (注:M2为M右下角加2)

(四)节能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加强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安排中央投资和奖励资金支持了1318个重点节能项目,可形成年节能能力7500万吨标准煤。全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9.6亿平方米,可形成9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定频)500多万台、高效照明灯具1.5亿只,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进展顺利。安排中央投资支持了132个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点项目。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等宣传活动向纵深推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4.6%3.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2%,超过计划2.6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6.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超过计划0.7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推进,完成造林面积58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不断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废气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全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330万立方米、城镇垃圾日处理能力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2.3%69%,比上年提高2.1个和2.2个百分点,超过计划3.3个和2个百分点。发布了11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又有1.02亿千瓦火电机组安装了脱硫设施,累计占火电装机总量的72%

    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国家方案得到认真落实,大力推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积极推动气候友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国际规则的制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合作和对话,维护了我国正当的发展权益。

(五)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新开工18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4689亿元,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加快,《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业不良贷款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中部崛起取得新进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发布实施,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群发展势头强劲,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总体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努力减轻外需下降的影响,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向纵深发展。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继续增强。出台实施了一批支持重点地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落实长江三角洲发展意见和珠江三角洲发展规划,制定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意见,编制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及横琴、中国图们江地区发展规划。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促进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以及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的各项措施逐步落实。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呈现良好态势,区域产业分工调整加快,各地区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

    (六)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开,1亿公顷确权到户,占全国集体林地面积的60%。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中央企业由年初的142户调整到129户,规范董事会试点扩大到24户。基础电信行业相关企业资产业务重组基本完成,3G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积极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市场准入范围扩大,准入门槛降低,企业融资渠道拓宽,投资环境改善。财税金融改革取得积极成果,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彻底取消。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改革继续深化,创业板市场正式推出,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扎实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实施。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继续清理投资审批项目,改进政府投资计划安排和管理方式。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稳步推进,开展了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出台了改革实施方案及15个配套文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重点改革有序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开始实施,文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各项改革工作有序展开。

    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效。4次提高6955个税号的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退税率,取消或降低粮食、化肥以及部分工业产品等102项出口关税,调减1804项加工贸易限制类和禁止类目录,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有效减缓了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利影响,进出口降幅逐步缩小,年末实现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2.2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进口10055.6亿美元。受国际市场大幅萎缩、全球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加上我国出口产品档次有待提高,进出口总额下降13.9%,没有完成增长8%的计划目标。利用外资结构继续调整。出台并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研发环节,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900亿美元,低于计划24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对外投资合作逆势上扬,能源资源合作开发、企业海外并购、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部分)433亿美元,增长6.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增长37.3%

(七)惠民生促和谐成效明显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资金426亿元,增长5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2万人,超过计划2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实现了不高于4.6%的计划目标。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4%。外出农民工总量1.45亿人,增加492万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2905.75亿元,增长16.6%。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发布实施,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35亿人,超过计划700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增加8239万人,参保人口超过4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增加1630万人,参合人口达到8.33亿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继续提高,社保基金筹集渠道进一步拓宽。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物资供应充裕,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175元和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8%8.5%,超过计划3.8个和2.5个百分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建设资金550.56亿元,增长2倍,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套,改造国有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和部分城市棚户区住房130万套,使城市近千万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安排以工代赈资金56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18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增强发展能力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认真落实,2356万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受益。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央政府用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基建投资550多亿元,超过十五时期的总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全面落实,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积极推进,改造农村初中校舍面积670万平方米,建成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校舍314万平方米。初中阶段三年保留率达到94%,提高0.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9.2%,提高5.2个百分点,超过计划2.2个百分点;普通高校招生639.5万人,增加31.8万人,超过计划10.5万人,研究生招生51.1万人,增加6.5万人,超过计划3.6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计划生育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建成17171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4522个基层计划生育服务项目,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法科学有序进行。人口自然增长率5.05‰,实现了7‰以内的计划目标。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二期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062个,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1444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3%97.2%,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建设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体育等事业繁荣发展。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基本完成。

 

图表六: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情况。新华社发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重灾区累计完成投资654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5.5%,农村住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加固全面展开,学校、医院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北川、汶川、青川县城以及映秀、汉旺等重灾城镇建设加快。震区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

 

图表七: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完成情况。新华社发 

    在国际金融严重动荡、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应对、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动员能力强、决策效率高、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政治优势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增强必胜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看,虽然世界经济步入了复苏进程,但基础依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从国内看,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居民消费难有较大幅度增长,民间投资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政策效应有可能减弱,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存在较大制约。受国际市场需求依然疲软,贸易摩擦增多等影响,外需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二是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土地和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加剧,投资、消费比例关系不尽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三是推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随着经济企稳回升,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扩张明显,有的企业由于经营困难减少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投入,有的地方节能减排工作有所放松。四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比较效益偏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多。五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普通高校毕业生和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很大,一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越来越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仍很艰巨。六是货币信贷超常增长,结构不尽合理,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此外,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幅过大,安全生产、收入分配、社会稳定以及城乡、区域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考虑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需要,并与十一五规划《纲要》相衔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考虑是: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看,我国经济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预期目标不宜定得过低。但目标定得过高,不仅实现难度大,而且经济运行条件也会绷得过紧,资源环境难以承受。从今年的发展条件分析,消费需求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投资增速会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一定规模,进出口形势也会好于上年,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是有条件的。8%左右的目标比去年实际增长率略低一些,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强调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不在于盲目追求更高的速度,而在于下更大的功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下更大的功夫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8%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就全国来说的,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确定增长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更不应层层加码。

    ——优化经济结构。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快,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1%46.6%43.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1.75%以上;抑制盲目重复建设、推动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成效;单位GDP能耗力争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城镇化率达到47%,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提出这个组合目标,就是为了引导各方面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两只手的作用,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同时,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加快城镇化步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进一步拓展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才能突破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才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虽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随着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就业服务和培训不断加强,新增就业岗位将会继续增加。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尚未根本摆脱困境,影响了农民工就业岗位的稳定,再加上农产品价格和生产效益总体偏低,制约了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但是,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逐步调整,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的不断拓展,农村居民收入仍可继续稳定增长。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当前,我国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绝大多数产品供应充足,特别是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裕,有利于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但是,推动今年物价上行的因素不容忽视,主要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投放的滞后作用,资源税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影响,以及上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价格上涨的压力。提出上述目标,既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也为推进改革留有一定空间。

    ——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贸易顺差有所缩小,服务贸易发展加快;利用外资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对外投资稳步扩大、效益提高。在着力扩大内需的同时努力稳定和拓展外需,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在国际竞争中促进结构优化、提升发展质量。尽管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但如果不发生大的意外事件,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会好于去年,再加上2009年我国进出口下降较多、基数较低,只要我们抓住国际分工调整的有利时机,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路子,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能实现对外贸易的恢复性增长。

    按照上述安排,对照十一五规划《纲要》,预计到年底,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业、城乡居民收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城镇化率等大部分指标,可以实现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等指标,完成目标任务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综观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一)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发债规模,建议今年全国财政赤字规模10500亿元,赤字率与去年基本持平,控制在3%以内。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要求,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2)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理增加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7.5万亿元左右。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农业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继续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优化融资结构。(3)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担保行为。严格执行放贷条件,加强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防止季度之间、月度之间异常波动。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1)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尽快出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方案和政策措施。继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落实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政策。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2)完善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力度,把家电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政策实施的时限延长到年底,扩大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地区。(3)促进合理的住房消费。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继续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继续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4)发展服务消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会展、动漫等文化产业,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支持三网融合性业务发展,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教育培训、老年护理等服务消费。(5)优化消费环境。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强化产品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

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增长2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8%。(1)切实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继续实施4万亿元投资计划,按照两年新增中央政府投资1.18万亿元的要求,2010年拟新增5722亿元,全年共安排中央政府投资9927亿元,其中中央基本建设投资3926亿元。在投资安排上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向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主要用于在建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避免半拉子工程。(2)积极扩大民间投资。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进一步消除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障碍,支持民间投资投向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3)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建立健全部门联动联控和信息共享机制,研究进一步把好用地、环评、节能、信贷、产业政策等关口的办法,控制银行贷款用于新开工项目的比例。严格控制两高、产能过剩行业的新上项目和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加快投资管理法制化进程。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检查、稽察和专项审计,严肃查处违规问题,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工程质量。

    稳定粮油等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加强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灵活把握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的力度和节奏,做好粮油等重要商品的购销调运,保证市场供应。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和形势分析,完善应急预案,规范价格行为,正确引导舆论,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强化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针对煤电油气运紧平衡、局部紧张的局面,做好重点时段、重点地区的保障供应工作。加强煤炭产运需衔接,统筹电力供需平衡,组织好跨区跨省输电,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搞好成品油和天然气的总量平衡和稳定供应,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1)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落实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推进落实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新支线飞机、核电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在数字电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加快培育具有自主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推动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继续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发展农业和民生科技,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扩大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组织实施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研究提出总体思路、重大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选择具备突破条件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作为主攻方向,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工程。落实好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健全支持创新的投融资体制,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推动设立高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贷款、债券、股市、创业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3)继续推进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认真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实施细则,修订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政策。在船舶、石化、有色、环保、新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组织实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围绕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支持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动重大装备的本地化。加大地质勘探力度,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积极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0年,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31.5亿吨、1.9亿吨、920亿立方米,增长3.3%0.5%8%;发电量39600亿千瓦小时,增长6.6%,其中,水电6600亿千瓦小时,增长7.2%,核电750亿千瓦小时,增长7.1%。积极推进风电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推动重点产业合理布局、集约发展。(4)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市场准入,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健全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今年拟淘汰火电、炼钢、炼铁、水泥、造纸、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600万吨、2500万吨、5000万吨、53万吨、600万重箱。(5)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15万亿元,增长8.7%,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34.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和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投资、税收、用地、价格等政策。加快制定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8%。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现代物流重点项目建设。改善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到今年底,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达18万个,增长2.9%。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组织好上海世博会。(6)抓好重要通道和关键枢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综合效能。有序推进铁路客运专线、煤运通道、西部干线、城际客运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以专业化码头、现代化港区和进出港深水航道为重点,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发展长江等内河水运。推进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改扩建,安排好支线机场建设。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车里程分别增长5.8%2.6%,累计达到9.1万公里、392.7万公里;通航机场增加8个,达到174个。(7)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发展。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落实促进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鼓励各地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发展多层次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1)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继续严格保护耕地,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2010年,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在5亿吨水平;棉花、油料、糖料产量分别达到670万吨、3150万吨、12500万吨,增长4.7%1.6%2.5%。全面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保护性耕作,改造中低产田165.3万公顷,增长1.6%。完善生产补贴和奖励政策,稳定大宗农产品生产。继续推进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支持生猪、奶牛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2010年,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7800万吨和5200万吨,增长2.1%1.6%。支持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2)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小麦、稻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3元和6元,其中粳稻提高10元。健全重点农产品收储机制。增加良种补贴,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种类,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培育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优化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环境,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争600万人以上。(3)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的中央基建投资,今年拟安排200亿元,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1.5%;安排120亿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安排3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改造;安排52亿元用于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按期完成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渔政渔港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增强农村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和通信普遍服务建设。(4)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完善城镇供气、供热、供水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民工就业、居住、就医等基本生活条件,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四)认真落实促进区域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1)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抓紧研究制定下一个十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及时出台实施方案。继续开工一批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点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善退牧还草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加快制订成渝经济区等区域规划。推动重点边境城镇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编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3)扎实推进中部崛起。认真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编制三个基地、一个枢纽为重点的专项规划。加快制定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区域规划。出台并组织实施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4)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落实好已出台的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规划和政策措施,抓紧出台并组织实施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规划,研究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东部地区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5)加强区域合作。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各地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度。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扎实做好东中部地区对西部困难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五)抓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强化目标责任和监督检查。继续实施节能减排问责制,开展对地方和重点企业的评价考核。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督查指导,确保节能减排设施有效运行。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等宣传活动。(2)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制定和修订一批终端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强制回收产品的技术标准。健全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节能节水环保产品和节能环保改造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脱硫电价,完善鼓励余热余压发电上网的经济政策。(3)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抓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燃煤电厂脱硫、钢铁烧结机脱硫、尾矿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2010年,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5%71%,提高2.7个和2个百分点。认真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4)加强建筑节能。强化对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推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和节能信息公示。加大北方采暖地区现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5)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做好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的基础上,制定冰箱、洗衣机、平板电视、燃气热水器、电机等产品的财政补贴推广实施细则,推广1.5亿只节能灯,并向农村倾斜。(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完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启动城市矿产等示范工程,制定再制造产业发展意见,大力推进建筑废弃物、餐厨垃圾资源化和秸秆综合利用。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4立方米,下降2.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8.4%,提高1.8个百分点。(7)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大三河三湖、渤海、三峡库区、南水北调等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力度。抓紧开展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与建设,加快实施三江源、石羊河以及石漠化等生态综合治理规划。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增长1.4%。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8)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制定落实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和宣传教育。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今年新增造林面积592万公顷。完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相关工作。继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六)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1)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加快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今年基本药物制度覆盖6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继续开展发电企业竞价上网、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试点,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继续推进水价改革,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中央企业加快建立规范董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继续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4)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金融、财税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提供同等政策待遇,清理融资、外汇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歧视性法规和政策,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5)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国有林权改革。推进草原承包、国有农垦体制改革。(6)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消费税和房产税制度。推进资源税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7)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积极推动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深化内部改革,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和中小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扩大中小企业发债试点。完善金融监管体制。(8)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代建制管理办法,健全政府投资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制度,完善创业投资机制。

(七)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稳定发展开放型经济。(1)促进对外贸易稳步回升。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继续鼓励传统优势产品、自有品牌产品和自主技术及标准的出口,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支持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的进口。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扩大对外援助。(2)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鼓励外商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缩小审批、核准范围,增加审批透明度。今年外商直接投资力争达到960亿美元。继续用好国外贷款。(3)支持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修订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和产业指导政策,加强和改善对境外中资企业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今年力争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5.5%

    (八)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建立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今年将有63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加上历年尚未实现就业的,就业压力很大,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落实好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政策。(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优先在边境县、民族地方的贫困县和牧区进行。研究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遗留问题。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加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今年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增加500万人、940万人。继续做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工作,易地扶贫搬迁人口76万人,再使4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优先发展教育。发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三期和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民族院校建设和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普通高校计划招收本专科生657万人,研究生53.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7%4.5%。(4)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继续改造建设一批县级医院和乡镇、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支持重点中医院建设,启动实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规划。2010年,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病床数达3.08张,增长3.7%。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5)加强住房保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安排中央基建投资440亿元,加快廉租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及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落实好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规定。2010年,拟新增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28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20万户,游牧民定居6万户。(6)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并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抢救性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今年拟新增体育场地2000个,增长4.1%。(7)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2010年,拟新增各类社会福利床位10万张,增长3.3%;新增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384个,增长15.1%。(8)继续抓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今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主要任务。

继续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香港、澳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推动两岸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扩大两岸直接三通。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今年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切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广泛听取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完成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准备工作,并组织好相关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

    各位代表,做好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全国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