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锡锋:读书如何“博观”而“约取”

访问次数: 2468                        发布时间:2010-03-22

[字体: ]

对一名领导干部而言,读书要经、史、子、集兼容并包,古、今、中、外兼收并蓄。从工作而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而从读书来说,书不千轴,不可以语化;文不百代,不可以知变。只有邃密群科,博览百家,纵览尽古今,横看遍中外,我们才可对世界形成整体而系统的认识;而只有形成对世界整体而系统的认识,我们才有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鉴于学海无涯而生命有限,博览群书的同时我们还需学会优化读书结构,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有选择地读书,做到博观约取。干部需要出众的德、识、才、学、体,故读书需要围绕这五要素完善自己的营养结构。注重结构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营养品本身的精粹程度,为此我主张读原典和经典。譬如读中国的书,最好读读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在春秋战国那个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历史碰撞和思想交锋所产生的智慧的火花,可谓奠定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基础。无论是儒、道、墨,还是法、兵、纵横各家,都为人类贡献了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我们能抽出闲暇来涵泳先秦典籍中蕴含着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智慧,我们一定会惊叹其博大精深并深感受益匪浅。经典和原典类似知识之中的元知识,他们是知识之母、思想之本和文化之源,掌握了它们,我们就既能以简驭繁,又可因枝振叶。

    如欲使书读得精而管用,领导干部还应多读点哲学方面的书,用先进科学的哲学思想、哲学理论来武装自己。新的提高根源于新的思维层次,新的发展有赖于新的思想境界,领导干部只有善于运用哲学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创新思路,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正如霍金森所说:在管理的武库中,最具威力的武器还是哲学。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哲理是领导科学的精髓,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蕴蓄在哲学之中。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正掌握了其中的精髓,我们便有望占领思维的制高点,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博观的同时要做到约取,还需注意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古人说思而不学则殆,同时也强调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学思结合才可获得真知,掌握真理。为此,读书要学会前思后想前思就是读书之前,先思考假如我是作者,我将如何构思此书,然后再通过读书比较自己和作者思维的差异,从而取长补短;而后想就是在读书结束后,运用原有知识评价其长短,联系实际工作思考其价值。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其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要勤于用理论分析现实矛盾,善于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者为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信息来源:《人民论坛》 (2009-06-0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