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学生的考试,不是一时的绩效评估,而应成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
我习惯于把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了获取各种知识的阅读,为了拿到文凭、证书、为了在职场中提升自己能力的阅读。我所说的“无用”的阅读,是另外一种更加美好的境界,是为生命的充实、为心灵的成长而阅读,它的效果或许无法直接体现在获得文凭、提升专业技能上,或许无法直接让你在职场上、考场上获得成功,但是这种“无用”的阅读给你心灵的辽阔,给你幸福感和安全感。对于党政干部而言,这两种阅读不可偏废,都要做好。
在阅读中增强把握时代趋势的能力
首先,我为什么说“有用”的阅读是必要的呢?因为党政干部的知识体系要及时更新。我们不用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只需看看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知识、观念、技术的进步,文明的进步,是天翻地覆的,我们是以一种超浓缩的速度完成了西方社会进步的许多个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在思想理念上,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从原来的统筹划一到现在多元发展的文明,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开放、民生系统在不断改进、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面对我们的所有这些改变,你不去阅读,不去积累新的知识,怎么行呢?所以我认为一个党政干部,无论他从事哪个部门的管理,无论他从事何种具体工作,他首先应当是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人,他才能够在未来实现对民众承诺的责任。所以对于“有用”的阅读来讲,无论是经济的、金融的、法律的、文化的、管理的、心理学的,这些知识都是“有用”的知识,党政干部都应该去读一读。之所以说金融、经济的该读,是因为我们今天处于一个大的时代格局之中,虽然经济危机可能并不见得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但是作为党政干部,他是要把握大的趋势的,所以他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我说要读关于整个人类文明的书籍,因为地球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村落,如果我们不去了解的话,就不明白在多元文明共处和相生过程中,我们如何权衡和选择。之所以我提倡党政干部要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是因为我们首先要把人当成一个科学的个体,人的性格类型、成长经历,对于他此时此刻行为方式的选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仅仅靠道德诫勉、靠说教解决一切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为党政干部最终是要和人打交道的。
幸福感和安全感在阅读中传递
我说的“无用”的阅读是为了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无用”的阅读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说通过阅读文学、诗词、艺术等,来提升我们的审美,来加深我们的气度涵养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党政干部已不同于以往刻板、苍白的形象,而是充满活力的、带着丰富的个性和梦想为民众服务的人。读文化、历史、艺术、陶冶自己的性情,让自己以信心百倍、精神饱满的状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事业,我觉得也是必须的、必要的。所以按我的理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读书的号召,不仅是鼓励党政干部通过阅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而且是鼓励我们在阅读中完成心灵的成长,并基于这种成长而更好地履行民众所托付的责任。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同志此次中央党校讲话的精神和温总理
让读书成为党政干部的生活方式
现在各地响应中央领导同志的号召,都出台了相应的保障和督促干部读书的政策和制度。我想,对于党政干部读书的问题,地方政府有这样一个明确的意识,出台种种举措去抓、去落实,这一定是个好事。这样就能够让大家认识到,读书、学习和平时的工作业绩一样,都是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党政干部肩上都有很沉重的责任和担子,他们每天都在工作中释放自己的能量,那么什么时候补充能量呢?如果有这样一套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就能够让大家把补充能量看成和释放能量一样重要的事情,形成一个新陈代谢的良好循环,保证一个党政干部在他为民众履行职责的同时,自身是在不断进步的,所以首先我说这是个好事。
但我更想说的是,仅仅靠形成这样一些制度是不够的。因为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不是学生的考试,不是一时的绩效评估,而是作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我们所真正期望的效果,是读书能够成为广大党政干部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是一种责任,更重要的是,它给人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种种风险、冲突,哪里是我们心灵安宁的栖息之所?也许书中会给我们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在书中会与许多灵魂相遇,会览尽这世间曾上演的所有命运悲欢,我们从中去把握规律、规则,在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能够知道伟大的人格是怎样铸就的,这样我们的党政干部群体在履行民众所托付的责任的时候,会更加自信、镇定、从容大度。(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导)
信息来源:《人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