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池州市涓桥镇紫岩村,看到村子里有不少村民正在盖新楼房,温家宝总理高兴地笑了。 |
![]() |
“现在,农村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你立志搞农业,应该表扬和鼓励。 ”在池州市梅龙镇田头,温家宝总理鼓励正在干农活的青年农民钱春。 |
![]() |
在池州市贵池区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田,温家宝总理走进油菜地察看油菜长势。 |
![]() |
在池州市梅龙镇中梅村村民陆艮珍家中,温家宝总理仔细翻看该户的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单据,询问国家发给农民的各项政策补贴资金是否全到位了。 |
![]() |
“温爷爷好,我在电视上见过您! ”在蚌埠市禹会区冯嘴村农户家门口,一位小朋友和温家宝总理拉起了家常。 |
![]() |
在蚌埠市禹会区冯嘴村田头,温家宝总理俯身拔起两棵麦苗,仔细察看分蘖情况。 |
正是人间四月天,千里江淮处处生机盎然。
从淮北到江南,温家宝总理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奔走在田间地头,穿行于乡村农户,零距离体察民情,面对面了解民意,与群众共话“三农”大计,给安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农资再涨国家补贴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9日上午,温家宝在蚌埠一下飞机,就径直驱车来到田间考察。沐浴着和暖的春风,麦苗已进入拔节至孕穗期,禹会区冯嘴村麦田里一派春耕的忙碌景象。
温家宝微笑着走上田头,和背着喷雾器的冯顶敏攀谈起来。 “你觉得今年麦子怎么样? ”“去冬今春天气不好,对小麦有多大影响?”说话间,温家宝蹲下身子,小心地拔起两棵麦苗,仔细察看分蘖情况。
农技人员贾利萍告诉总理,今年苗情整体好于去年,其中一类苗有40%,比上年同期提高5.7%,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小麦丰产大有希望。
“听你这一说,我就放心多了。 ”温家宝高兴地说,粮食要有好收成,归根结底还是靠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好,更要人努力!”总理语调铿锵。
他接着问大家:“现在还有什么困难? ”
“化肥、柴油价格有点偏高。 ”
“化肥高到什么程度? ”
“一袋尿素95块。 ”
“柴油呢? ”
“
“一亩地施肥要花多少钱? ”
“化肥、柴油价格波动和近来国际油价上涨有关。如果油价上涨造成农资价格上涨,国家会给农民补贴。 ”
听到总理带来的好消息,大家兴奋地鼓起掌来。
10日下午,温家宝专门来到池州市涓桥镇三友村农资供应站,了解农资供应和价格情况。看到站里种子、农药和化肥一应俱全,供应十分充足时,总理满意地点点头,问:“农资价格涨了吗? ”农资站负责人实话实说:“涨了将近30%。 ”
温家宝一边仔细翻看站里进货单据,一边对销售人员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讲信誉,诚信经营,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放心种子。 ”
温家宝叮嘱当地有关负责人说,现在是用肥、用种、用药、用油的高峰期,要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保证春耕备耕物资充足供应。发展农业科技先行
一棵棵玉米芯、一捆捆秸秆,经过生物发酵技术和化工分离提取技术加工,变成一瓶瓶木糖醇、柠檬酸、燃料乙醇。 9日下午,温家宝来到安徽丰原集团,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农作物秸秆纤维素转化利用的工艺流程。在国家支持下,该企业率先攻克了纤维素利用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温家宝拿起一瓶用秸秆加工出来的乙醇说:“将秸秆变成乙醇,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开发新能源,方向正确,路子是对的。但要想在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上领先,需要下很大功夫,付出艰苦努力。”他鼓励科研人员加大研发力度,努力降低成本,争取早日在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
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 “农业基础要加强,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提高,特别要注重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武装农民、武装农业。 ”9日晚,温家宝在蚌埠召开基层农业生产工作座谈会时,对农技推广工作十分关心。
他开门见山地问在场的农技推广人员:“你看当前农技推广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还存在吗? ”
据介绍,目前各地农技推广队伍已基本稳定,但人少、事多,难堪重负。以蚌埠为例,全市三级农技推广人员380多人,承担着430万亩耕地农技服务工作,平均每个人负责指导1万多亩地。
“现在农民对农技的需求怎么样?”
“他们非常需要农业技术,特别欢迎我们下去。 ”
温家宝说,这些年来,我们在农技支农方面有成绩,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他联想到传统的老式喷雾器。“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很快,可是(老式)喷雾器依然背在许多农民身上——我们能不能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温家宝又提到测土配方施肥应用不够广泛等具体问题。
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做总理的有责任。我首先做个自我批评,就是重视不够。”总理深情地说:“现在农民收入中‘跑、冒、滴、漏’的很多。如果用心的话,农民收入还可以提得更高。 ”
善为国者必先治水。多年来,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始终是沿淮人民的心腹大患,也是总理关注的重要问题。 9日,温家宝来到淮河蚌埠段,实地察看荆山湖行洪区和蚌埠闸枢纽工程,并听取了我省治淮工作汇报。他强调,要认真总结治淮工作经验,在现有基础上研究制定新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使沿淮地区的人民安居、乐业、增收。同时,要把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务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千方百计从根本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惠农政策不断出台
一垄垄秧苗覆盖着塑料薄膜,一块块水田散发着新翻泥土的气息。 10日上午,温家宝来到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察看早稻育秧情况。
正在育秧的钱叶付对总理说:“10年前,村里荒地很多。现在一块也找不到,都抢着种,我想再多承包点地都没有了。 ”老钱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更是讲到了农民的心坎上,大家伙儿种粮的劲头更足了。听说老钱的儿子立志在农村发展,温家宝高兴地拍拍小伙子的肩膀说:“我支持你! ”
田头话桑麻,农家商国是。考察期间,温家宝深入多个村庄察看村容村貌,先后在村民家中召开了5次小型座谈会,了解农民增收、外出务工、子女上学等情况,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谈政策,说发展,总理与农民亲密无间。
当天上午,池州市梅龙镇中梅村陆艮珍家的小院里沸腾了。面对和蔼可亲的总理,村民们有着说不完的心里话。
坐在总理右侧的刘义名第一个发言。“首先要感谢中央出台的强农惠农好政策。 ”老姚扳起了指头:“粮食直补、综合补贴、农机补贴……”
“总理,这些都是我们家的账单。”说话间,陆艮珍的妻子拿出家里的账本递给总理。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证、家电下乡补贴、新农合医保卡……”温家宝一边翻看,一边轻声念着。 “还有省委省政府给农民的一封信,这下让农民把政策都搞清楚了。 ”总理笑容可掬。
情牵“三农”重千钧。温家宝说,我们还会不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农业投入,从根本上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几句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热烈的掌声在农家小院里响起,欢乐的笑声久久回荡。
金黄的油菜花一望无垠。 10日下午,温家宝信步走进池州市贵池区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田。农民汪新民向总理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国家能不能也像对粮食那样,实行油菜收购保护价?”温家宝听罢,当即站在田埂上和随行的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负责人商议起来。他说,我们要加紧研究有关政策措施,不能让老百姓吃亏。深化改革活力无限
改革是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向来敢为人先,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一路走来,温家宝对安徽农村改革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权制度改革释放了林业发展活力。 10日下午,温家宝专程来到池州市涓桥镇紫岩村考察林权改革情况。
山清水秀,满目苍翠。在村民李金香家的院子里,总理和围拢来的村民们拉着家常。温家宝问李金香:“你家里分到多少林地? ”
“1.8亩。 ”李金香喜滋滋地掏出了林权证。
“集体林权承包到户有什么变化? ”
“现在种什么,我都可以自己安排。 ”
村民汪令富告诉总理,他准备种毛竹,毛竹全身都是宝,从头到脚都能变钱。总理问他:“你还有什么希望? ”汪令富说:“希望经营权长期不变。 ”温家宝对大家说:“你们放心,70年不变,也就是长期不变。 ”
10日晚,温家宝在池州听取了安徽工作汇报。他说,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办法多、措施硬、力度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卓有成效。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农业和农村工作一定能够再上新的台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绩。
总理的谆谆嘱托,在场的每个人都铭记在心。
省委书记王金山表示:“我们一定把总理的重要指示贯彻到强农固本的各项工作中,落实到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千方百计巩固农业基础,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农业大而强、发展好而快,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实际成效,回报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厚望! ”
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务院研究室、财政部等中央部委负责人随行考察。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