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壮美的黄浦江畔,世博会安徽馆如同一幅清新灵秀的徽派山水画,紧紧依偎在中国馆的身旁。她静候着
深度对接抢机遇
从世博会成功申办至今,省委书记王金山始终强调安徽应有的参与意识。他在我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动员大会上说:“参与上海世博会是宣传推介安徽的良好机遇,要用好这一机遇。 ”他要求全省上下必须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安徽站在国家发展、全省发展的高度,表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承担的姿态。
“参与世博会,对于展示安徽形象、扩大交流合作,对于推进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品位,都是一次难得机遇。 ”在世博会筹办过程中,省长王三运鼓励全省上下高度敏锐,广度寻机,深度对接,抢抓世博机遇,进一步加速与长三角地区的融合,扩大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机遇在眼前,勤劳聪慧、敢为人先的安徽人抢在了前头。
早在2008年4月,我省就组织推荐了58家餐饮企业参与世博会,经过大会组委会的几轮筛选,“喜洋洋”与“同庆楼”两个徽派老字号代表徽菜出征。
2009年11月,太平猴魁被授权为上海世博会特许茶,产自黄山的香茶在继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亮相之后,相隔百年再登世博舞台,并与六安瓜片一起荣膺“世博会十大名茶”称号。
今年4月,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阿联酋、冰岛、委内瑞拉等7个国家主题场馆相继竣工,过硬的质量和工艺技压群芳,赢得国外同行交口称赞。
一个个“徽”字烙印,见证了安徽主动参与、深度对接世博会的努力和成绩。
精彩亮相显实力
回望历史,古徽商走出闭塞的山脉,在与外界的交流中创造了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古徽州的紧密联系。 历史延续至今,安徽在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更是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上海世博会这个开放的舞台上,安徽渴望在与世界的对话中寻找经济发展的良机,在积极主动同塑世博品牌的实践中,安徽有实力、有优势舞动精彩。
“我们带着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形象亮相世博会。 ”省贸促会相关负责人做出了这样的描述。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使安徽成长为承接东部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一个个经济指标强有力地证明了安徽的经济实力,这也让安徽在参与世博的过程中展现出自信风采。
去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9%,突破万亿元大关,这标志着我省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两大战略性发展规划,奠定了安徽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安徽未来经济发展划上了一条向上的曲线。
上海世博会上,绿色、低碳成为引领人类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词,而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尝试和努力中,安徽同样表现不俗,并且形成了无可替代的优势。
安徽优秀新能源企业成为 “绿色世博”的践行者:合肥阳光电源“包揽”了世博场馆全部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装机总容量累计超过6兆瓦;安凯集团14台纯电动客车成为贵宾接待用车,将在世博会园区内提供交通服务。
“安徽制造”的高科技含量让世界刮目相看:来自合肥的美迪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全球招标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世博会冰岛馆12台高质量投影仪、5块面积达
“皖”字号绿色农产品成为信赖之选:全椒的蔬菜、长丰的猪肉、皖南的三黄鸡、宁国的山核桃等等,都将在世博会的餐桌上精彩亮相。世博会期间,我省被列入供沪备案的畜禽基地和企业共115家,蔬菜重点县14个。
延伸效应谋共赢
时代赋予了上海世博会不同寻常的意义,表现在申办时的“先发效应”、举办时的“直接效应”、结束后的“长期效应”,从短期和中期看,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通过基础设施、观光旅游、城市发展、产业投资等区域性的经济活动,产生明显联动效应,推动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增长。
这一点,安徽人看得清楚明晰,在分享世博经济蛋糕的同时,主动作为,创造条件,拉伸其辐射效应。
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被推置首位。为吸引更多世博客人来到安徽,省旅游局推出12条精品线路迎世博,浓缩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精华。此外,黄山市还精心推广10条世博旅游线路,力争大会期间接待中外游客52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0万人次。今年年初,合肥就酝酿着在长三角15个城市选择有实力的旅行商担任旅游代理商,负责在其门市部宣传合肥的旅游产品,为合肥输送客源。
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契机近在眼前。
拓展商务经济的平台优势明显。上海世博会期间有24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时间跨度长达184天,为最大限度地用好世博客商资源,加大招商引资,
开掘世博资源、放大世博效应、转化世博优势,在参与、融入世博的过程中,安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这一场盛会的意义:搭乘世博快车,安徽将在进一步加速与长三角地区的融合,扩大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中,努力把世博会带来的巨大无形资源,转化为加速崛起的现实优势和发展强势。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