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分类改革接连展开,探索功能区发展新模式的光明新区、坪山新区相继设立,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间,素以改革创新安身立命的深圳,继续以改革“自造”发展优势,强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从体制机制上为深圳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圳综合配套改革的首要任务。去年,深圳仅用不到3个月就基本完成了自身历史上第8次政府机构改革。此轮改革进一步加大了职能相近机构的整合力度,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原先的46个精简到31个,“瘦身”幅度近1/3,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更大步伐,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被视为政府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继此前已完成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后,深圳去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再次取消、调整、转移284项政府职责和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取消和调整194项,占原有623项事项的31%。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深圳近年来继国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自2006年全面启动后,改革涉及的518家市属事业单位中有28家纳入行政管理序列,124家转为企业,27家予以撤销,339家予以保留。到目前为止,改革已成效初现,一批划转企业经过3年的改革发展,迸发出强大活力,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今年2月,作为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深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拉开帷幕,全市约1.4万公务员纳入改革范围。通过职位分类和实施聘任制,将彻底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实现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目前,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深圳新一轮改革正全面提速。(记者 滑翔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