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皖北振兴主旋律——“江淮情”艺术团赴亳州演出侧记

访问次数: 1955                        发布时间:2010-05-31

[字体: ]

江淮崛起脚步铿锵,药都新颜意气风发。 2010年5月28,“江淮情艺术团满载着省委、省政府的亲切慰问、全省人民的美好祝愿以及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深情厚谊,赴亳州进行大型慰问演出。
  阳光路上,无限风光。前进的脚步日夜兼程,不可阻挡。 ”歌曲《阳光路上》浑厚嘹亮的声音响彻在亳州上空,印证亳州欣欣向荣的今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发展的战略部署,集文化亳州、养生亳州、和谐亳州于一身的新亳州正奏响加速崛起、科学发展的交响。歌舞《在这生活多幸福》、《迈向新辉煌》等生动再现了亳州人民谋发展、创业绩的坚实脚步,抒发亳州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歌曲《踏歌行》、音舞快板《魅力药都》全面描绘了亳州的新城新貌。青年歌唱演员王莉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安徽籍的演员,我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和腾飞尽情放歌。
  《药都欢歌》是2010江淮情艺术团赴基层首场慰问演出,同时又是迄今为止的第十九场演出。演出从筹备到排练,有4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其中,自接到任务之后,全体主创、演职人员就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之中。导演组力邀全国知名词曲作家车行、方鸣、李峰等20余人,先后两次赴亳州采风,全面了解当地风俗民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辉煌成就。歌舞《在这生活多幸福》反映亳州人民幸福生活、安居乐业,歌曲《踏歌行》反映亳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戏曲表演唱《观灯》是一个融合了黄梅戏、庐剧、梆子戏、二夹弦四个剧种的歌唱节目,《观灯》曲目改编者徐代泉说:二夹弦是亳州地方剧种,让这个作品尽显地域风情。同时,整部作品中加入了现代元素,老戏新唱。 ”群口相声《俺们亳州人》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演出现场笑声不断,演员李慧桥告诉记者:这个相声的台词,我们修改了五遍,以期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
  多年来,40多万名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分享了江淮情带去的文化大餐,此次在亳州的演出,同样为人们奉献了一场艺术盛宴。原创节目挑大梁,说当地人、唱当地事,台下观众反响热烈;劳模代表是主角,他们走上舞台畅谈心声,使演出极具亲和力;现场互动添光彩,武术和五禽戏这两项极具亳州地域特色的表演让现场气氛更加活跃。总导演黄越说:“‘江淮情演出,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我们文艺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其中,让百姓与政府之间心贴得更近,情来得更浓。亳州劳模代表、被称为安徽的袁隆平的小麦育种专家刘伟民激动地说: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亳州人的鼓励,演出非常精彩,很多节目形象地展示了亳州人的精气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亳州,也增加了我们城市的凝聚力。 ”(记者 晋文婧)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