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和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按照省、市编办的统一安排,创新工作思路,规范操作程序,严把年检质量,圆满完成了2009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和县应年检的事业单位205家,已年检205家,年检率100%,年检合格率100%。
(一)大力宣传,增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意识。
接到上级关于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做好2009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的通知后,县人事局(编办)领导对年检工作高度重视。一是召开了县人事局办公会,认真学习了市编办《关于做好我市2009年度事业单位年检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深刻领会文件精神。二是县结合实际制发了年检工作通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和编办[2010]1号文件发至全县相关主管局和所有的事业单位,在文件中对全县事业单位的年度报告、登记、变更、注销登记进行了归口和日程安排,将年检的联系人、服务电话、操作程序、以及市编办、和县人事局的网址均予以公布给全县的法人事业单位,为他们在年度报告、登记、变更、注销登记中提供方便条件。先后在和县电台、政府网站等媒体宣传了省市编办关于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并解释了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办理网上登记年检的内容、方法、程序及应提供的登记年检材料。
(二)措施得力,提高事业单位年检率。
为了早日实现全省事业单位网上办公,针对今年事业单位年检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在年检工作中,注意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我县编办针对不少事业单位在实施年检工作时,由于有些事业单位年检人员的调整、间隔时间长等情况,我们在和县人事编制网站上,发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和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程序图》、《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报告》,以方便事业单位查询了解年检的操作程序,从根本上保证年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建立人事局(编办)内、外制约机制。即定凡未及时办理年检的事业单位,一律不予受理公务员年终考核上报,不予兑现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的第13个月工资。为真正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制度,我们还主动与证书使用的相关部门联系,定期不定期地通报事业单位登记情况,以便相关部门在办理有关事宜时掌握。这种登记管理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协调管理,实现了对事业单位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管理。
三是分片包干督办年检。将全县应该接受年检205家事业单位按主管部门类别进行合理的划分,分配给主管部门负责年检的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包干到人,跟踪督办,确保年检单位一个不漏。
四是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为事业单位创造良好的登记管理工作环境,合理划分事业单位年检时间段,特别是对一些下属事业单位多的的主管部门,我们采取“走出去,召回来”的办法,上门为其办理有关手续。
五是扎实维护登记管理法规的严肃性。年检工作一结束,对个别仍未年检的事业单位,向其主管部门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要求在接到整改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计划。
(三)严格把关,确保事业单位年检工作质量。
为了确保年检工作的质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规范办理程序,并严格按照受理、审核、核准的权限分配进行操作。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的资料必须真实、齐全、准确,对事业单位提交的纸质材料,严把材料审核关。首先根据申请的登记项目,结合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再与网上提交材料逐项核对,发现有表格填写不规范或材料提交不全的,我们坚持退回修改。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不避重就轻,不怕麻烦,主动与其主管部门进行联系,核实真伪,确保表格填写规范,材料齐全有效,登记事项无遗漏。事业单位新设立登记或资金变化超过20%进行变更登记的,都要提交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验资证明,事业单位登记事宜有变动的都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已撤消的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终止,并按程序及时进行清产核资,提交有关材料,及时办理注销手续。
(四)建立台帐,提高年检工作管理水平。
年检的同时,将所有年检的事业单位的相关材料按有关程序进行了及时的归档,形成了该事业单位包括设立、变更、年检和注销等一整套完整的档案,在建立健全个体档案的基础上,将事业单位分类归档,建立目录索引,纲目条块,一目了然。同时,将所有登记过的事业单位建立台帐,记录所有事业单位登记的基本情况,为事业单位提供了法律效力的凭证,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并主动督促和帮助各事业单位完善了该单位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