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2009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随着全省治污力度加大,水质优、良好的比例上升0.5个百分点,重度污染的比例有所下降,全省继续保持支流污染重于干流、北方水质污染重于南方的局面。
2009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234个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点位)中,水质为优、良好的117个,占50.0%;轻、中度污染的81个,占34.6%;重度污染的36个,占15.4%。与上年相比,地表水的优、良好的比例上升0.5个百分点,重度污染则下降4.3个百分点。淮河流经我省境内时,水质得到改善:干流阜阳王家坝入境断面年均水质为轻度污染,滁州小柳巷出境断面水质为良好;9条入境支流中,4条重度污染,2条中度污染,3条轻度污染。 3条出境支流中,2条中度污染,1条重度污染。
“北重南轻”、“支流重干流轻”的水环境状态依旧在延续。
淮河主要支流及巢湖主要环湖河流污染严重,成为影响淮河、巢湖水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9年,淮河干流安徽段总体水质良好,但主要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淮河24条支流的66个水质监测断面中,轻度至中度污染的有33个,重度污染的有18个。其中淮河入境支流中,涡河、奎河、惠济河、黑茨河4条支流长期重度污染。 2009年,巢湖湖区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巢湖11条主要环湖河流中,中度到重度污染的河流有5条,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店埠河等长期重度污染。省环保厅负责人分析说,支流污染严重与一些市县经济快速发展但治理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化肥污染加剧有一定关系。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