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崛起正当时

访问次数: 1675                        发布时间:2010-06-18

[字体: ]

皖北,一方广袤、厚重的热土,在安徽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
  61213日,省委书记张宝顺在阜阳和淮南市调研时深刻指出,没有皖北的加快发展,就没有安徽的全面崛起。皖北要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转型升级中实现跨越发展。此前,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已有政策基础上再推出10条扶持皖北发展的新举措。新一轮加快皖北发展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
  善弈者谋势,谋势而大成。以大手笔、大智慧统筹皖江跨越与皖北发展两个大局,推动皖北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境界。
  抢抓难得大机遇
  日前,在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座谈会上,省长王三运指出,今天的皖北和过去已不是一个概念,皖北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几年是皖北地区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无疑为推进皖北加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看速度,稳中加快:去年皖北各市经济平均增速达到12.4%,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看结构,不断优化:去年皖北地区工业化率达到38.6%,比2006年提高7.7个百分点。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煤电产业不断壮大。看后劲,日益增强: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去年增长37.4%。六个市的增速均高于全省。
  目前,亳宿阜三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这是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再加上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对外形象逐步提升,皖北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多年积聚的发展能量正在释放。
  在新的起点上,东风扑面而来,机遇千载难逢。
  从宏观政策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更加注重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社会事业、民生建设、环境保护等的支持力度,对皖北来说无疑十分有利。统计显示,仅2009年,省对下转移支付中,皖北三市六县294.5亿元,占了全省891.8亿元的33%,比上一年增加59.6亿元。
  从产业转移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全省的战略机遇,也是皖北的重大机遇。示范有范围,承接无界限。皖北地区只要主动出击,发挥自身优势,就一定大有可为。皖北地区招商引资势头看好,就是一个有力佐证。今年14月份,三市六县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54%,比全省高23个百分点。
  撬动政策大杠杆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新十条强力推出。专家指出,新十条不少都有突破性,条条都是硬措施、真支持。那么,政策含金量究竟蕴藏在什么地方?
  新十条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突出支持重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统筹谋划皖北整体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三市七县(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和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凤阳县、寿县、霍邱县,再加上濉溪县)这个重点,在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据测算,仅提高工业园区补助、计划生育奖励标准两项,省财政每年就要新增投入2.92亿元。
  皖北地区千缺万缺,最缺先进生产要素。对此,新十条从金融服务支持、用地指标倾斜、干部人才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皖北地区要素配置能力。新政策规定,要编制皖北地区系统性融资规划,确保每年信贷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逐步提高三市七县存贷比;每年从加快皖北地区发展专项资金中单独列支1000万元,专项用于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布局向皖北地区倾斜,每个园区扶持资金150万元;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到皖北创业。
  基础设施是皖北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十条在交通、水利、基本农田整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进一步增强皖北基础承载力。其中,在淮河流域开展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3年总投资35亿元以上。这些举措对于皖北地区改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因之,皖北市县领导对新十条十分看好: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必将发挥巨大的杠杆效应,撬动皖北发展的大格局! ”
  善做转变大文章
  对皖北来说,发展不足、发展不优仍是主要矛盾,产业层次还不高,人口、资源、环境还很不协调……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皖北突围如何破题,这是一个挑战。在今年5月省政协召开的促进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加快发展资政会上,一些经济学界政协委员提出,只有念好字真经,激活内生动力,在转变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皖北才能真正腾飞。
  这一建议抓住了关键。
  资源丰富是皖北地区的一大优势,但由于整体产业层次不高,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小麦磨成面、棉花纺成线、树木截成段、药材切成片挖煤卖煤,发电卖电,不是皖北出路。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主动为皖北产业发展支招:要发挥农业资源、能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依托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这个重大平台,围绕新型煤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公共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做好新兴产业无中生有从小到大的文章。
  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引擎,也是皖北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截至去年,皖北三市六县城镇化率只有28.1%,比全省低14个百分点。专家指出,皖北加快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动摇,不断扩大城市发展规模,壮大城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重点发展小城市、县城和重点中心镇,把人的城镇化摆在核心位置,实现产业和人口同步扩张,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充分激活皖北发展的内生动力。一些代表、委员建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方位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培育为市场主体搞好服务的习惯和机制。同时,建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科学的考评机制,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振负重爬坡的精神状态。
  天时地利人和,皖北突破就在今朝!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