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筑“长城”——我省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纪实

访问次数: 2409                        发布时间:2010-07-07

[字体: ]

长江南北,共谱军地和谐奋进曲;淮河两岸,齐唱军民融合发展歌。
    
近年来,全省党政军各级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认真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凝心聚力抓融合,一心一意谋发展,国防动员建设呈现跨越发展的喜人局面。
领导干部分内事
    “
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不支持、不关心国防建设的领导不是一个合格领导的观念,切实把党管武装工作纳入自己工作职责范畴,自觉做到在职尽责。 ”今年68日,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张宝顺上任不久,就亲自参加省市两级军地指挥机构联合指挥演习。
    
近年来,党政军领导议军会、党管武装述职会、国动委办公会……省、市、县三级年年都要定期召开。每次会议,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加强国防动员建设都是核心议题。
    
军地各级结合年度综合考评,组织评选党管武装好书记武委会好主任,以此检验党政一把手开展武装工作的含金量。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对全省17个地级市的武委会好主任进行全面考察。滁州、桐城等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受到南京军区通报表彰。
    
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转化为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武装工作的意见》等20余项法规文件陆续出台,军地信息交流、规划立项、会商协调、检查验收等四项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国动委组织、协调和指导职能进一步发挥。各级还充分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对贯彻军事需求、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企业,在项目审核、税费减免、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真心实意办实事
    “
支持国防建设就要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题。 ”这是我省各级抓国防设施建设的共识。省长、省国动委主任王三运每年都亲自主持召开国动委会,研究部署国防动员工作,现场解决具体问题。近几年,全省先后完成38个国防交通公路项目,道路的畅通无阻有效保障了部队快速遂行任务的能力。
    
上面做给下面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巢湖市财政一次性拨款1000余万元,用于提升人防指挥信息化系统建设;宣城市党政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县、区人武部,一次性解决12个制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棘手问题;黄山市投资300余万元,为全区民兵一体化分队购置装备器材,全区民兵装备配套率达100%……
    
对地处中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的安徽来说,这组数字来之不易:采取军地联保、征购结合的办法,省政府为应急专业力量购置特种专用装备1200余件(套)、预征预储军民通用装备1520余件(套);新增国防建设项目100余项、经济动员中心4个、预征预储企业300多家,国防建设相关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人防工程新增面积突破百万平方米大关,增幅步入全国前十。
    
去年,马鞍山军分区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集吃、住、学、训、演于一体的民兵预备役综合训练基地,训练模拟室、多功能教学室、网络对抗室等一应俱全。在现场观摩该军分区信息化建设成果演示后,南京军区领导说:你们把建设与应用结合起来,进入工作、进入生活、进入管理,很有特色,值得推广。 ”
国防观念润人心
    
如何让关心国防、支持国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我省创造性地提出五个纳入模式,即把《国防教育法》和《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培训课程,纳入双拥模范城(县)评比标准,纳入普法教育体系,纳入党管武装考评内容。
    
省里先后制定出台 《安徽省全民国防教育条例》等4个法规性文件,命名42个国防教育基地,在县以上政府网建立国防教育网站,在三级党校、83所高校、786所高中开设国防教育课程。每年918日,全省17个地市都要鸣防空警报,组织防空防灾演习,让人们铭记屈辱史,不忘建国防。
    
每年,各级还结合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推进国防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
    2007
年,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省妇女联合会和省国教办联合举办 “江淮儿女情系国防好家庭、好公民、好军嫂评选活动,2000多万名干部群众踊跃参与投票评选。去年下半年,全省广泛开展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三十佳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10名党管武装好书记、10名武委会好主任、10名国防教育先进工作者。爱武兴武热潮在江淮大地蓬勃兴起。
实战练出战斗力
    
随着考核人员一声令下,一场紧急演练全面打响。从接到集结命令至到达指定地域,宣城军分区汽训一体化营仅用3个小时;淮北市3000名民兵,携带100多台通用装备,采取各种方式向集结地域开进……这是省军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演练的一幕。
    
近年来,军地各级以参战支前、综合应急、专业救援为重点,建立与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相适应的力量体系。我省先后在40多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编建基层武装部,在530多家民营企业建立民兵组织。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出台 《民兵通用装备征用办法》等6个法规性文件,走上了政府保障为主、编兵单位保障为辅、部队适当调配的军民融合式保障之路。
    
指挥员轻点鼠标,演习文书、作战命令第一时间从网上传到各参演单位。 6月上旬,在江淮-2010”演习现场,省军区司令员、省国动委常务副主任许伟高兴地说,目前全区师级单位全部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指挥、网上练兵,信息化已成为提升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倍增器。各级扩展了国防动员指挥网,建成国防动员综合信息平台,构建了军地互动、横联纵贯、感知灵敏、融合共享的大情报体系。
    
人才是兴军之本。近年来,省军区先后与12所院校建立人才培育协作机制,在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行业系统组建民兵专业分队。通过与驻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已有近千名高素质人才建功演兵场。各级还定期组织地方领导干部学军事,已有2400多名党政领导参加军地联合指挥机构带实兵演练,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他们领导国防动员工作、指挥应急应战行动的能力。
双拥共建添动力
    “
只有军政军民关系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全省军民根本利益。 ”省政府、省军区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驻皖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的意见》,把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纳入双拥模范城(县)评选内容,把未就业随军家属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芜湖市专门出台《关于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采取政府买单的办法,免费为退役士兵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正团职军转干部全部安排实职,随军家属全部安排就业,干部子女全部优先入学,退役士兵全部高标准落实优抚政策,离退休老干部和遗孀全部纳入地方医疗保障体系。这五个全部做得好,全国也不多见。这是国家双拥办领导在淮南市考察双拥工作时作出的评价。
    
民拥军,军爱民。驻皖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加重大工程、扶贫开发等建设。近年来,驻皖部队先后出色地完成抗击淮河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等急难险重任务。驻守在革命老区的六安军分区官兵,自1998年以来,现役军官每月拿出工资的10%作为扶贫资金,并与驻地失学儿童结成助学对子,先后建立各类扶贫联系点300多个,成立各类民兵帮扶组织3400多个,帮带3万多名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
只有坚持以双拥共建为载体,军地合力谋求发展,才能为国防动员建设增添无限活力。 ”省军区政委、省国动委副主任文可芝感慨地说。
    
展望未来,安徽国防动员建设的明天更美好!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